最近,一则“跨省爱心营救”的故事广为流传:江苏白血病患儿龙龙被父母遗弃在淮北矿工医院后,经淮北供电公司、媒体、医院和广大市民的“跨省爱心营救”,龙龙已康复出院。这次“爱的奉献”,只是“淮北爱心”的一个音符。
废水、废气、煤矸石、粉煤灰、塌陷区等,曾经让淮北在人们心中成了一个“天上布满尘埃,地上流淌泥水”的煤城。形象如何改变?抓手在“创建”,提升城市“文明”,文明创建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共同心声。从创建之初的“创建文明城市,建设锦绣家园”,到现在淮北市委和政府大力倡导的“诚信、和谐、求实、创新、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文明”正在融入淮北,推动着淮北的跨越式发展。
让“文明”融入城市,在于创建中引导社会参与、焕发创建的热情,提高群众素质。为争创文明户、文明社区、文明行业,在全市开展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中,许多人逐步形成了讲家庭美德、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的良好风尚,争做“文明”的典型。文明户、文明家庭已达市区总户的80%以上,“十佳公务员”、“十大杰出青年”、“文明村镇”、“卫生村镇”已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向往。现在,覆盖全市的300多个市民学校,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淮北。
让“文明”融入城市,还得在办好事、办实事上下功夫。这就得把文明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文明创建的过程成为服务群众的过程。“现在我的孙子经常闹着要我带他去博物馆,看沉船,听故事!”提起能免费参观淮北市的博物馆,退休的李坤老人可是满脸的幸福。几年来,淮北共投入20多亿元,5个城市广场和体育馆、博物馆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改建10多条道路共80余公里。按照把森林“植入”城市、把园林“搬上”街头、把灿烂“嵌入”夜空的做法,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3.6%,成为全国园林城市。同时,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目前全市90%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低保人口实现了应保尽保。
如今,清澈的湖水、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整洁的马路,如果说只是淮北文明的表象,那么,《父亲》、《大哥》、《大姐》等一批电视剧的推出,和象征“开放、包容、进取、创新、关爱、和谐”的“跨省爱心营救”等一系列淮北人的行为,则是文明的灵魂。正是由于这种文明的溶入,淮北不仅被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更重要的是,“文明市民”们正在推动这座年轻城市的新跨越。
来源:
安徽日报 日期:4月1日编辑: 孟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