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百善镇的镇中学、小学,前几年还是灰头土脸、“年过半百”的小平房,屋里的电灯不够亮堂,屋外的操场暴土扬烟。现在学校盖了新大楼,电脑教室、航模教室齐备,楼外的塑胶操场又大又干净,早中晚还有校车接送学生。“原来因为镇中学的条件不好,我老是跟爸妈说要进城读中学,不过现在可不这么想了。”正在百善镇中学读初二的李静美悄悄告诉记者。
百善镇中小学里外换新颜,办学条件一次性达标,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
近年来,更多的市民像李静美一样感受到了公共财政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在2001年至2006年的六年间,北京地方财政收入累计达到4361.6亿元,年均增长超过了20%。同样也在这六年间,北京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支出也一路上扬,公共领域的财政投入总额达到4144.6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3.4%。公共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跟着逐年上升,由2001年的74%提高到2006年的89.2%,也就是说近九成的财政支出用到了与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凸显了政府理财观念的变化,更加注重增民之利,解民之困,体现了为民理财。
财政资金助力办学条件达标在丰台区的丰台师范附小,经过一个假期的施工,学校从里到外都上了“层次”。三年级一班的路飏涤兴奋地拉着爸爸跑到学校看新鲜。“原来的水泥操场变成了塑胶的,跑步再也不用害怕摔破膝盖了。”路飏涤透过学校大门的栅栏指给爸爸看。学校大门口原来挤着十几个门脸房,新来的师生常常到了跟前也找不到学校的大门。现在,学校大门敞亮得一眼望得透整个学校。原来,学校得到财政改善办学条件足额拨付后,就下狠心断了原来的“土财路”。
2006年,北京市市级财政投入13亿元,启动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按照向郊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的原则,重点支持了全市部分未达标学校操场改造、校舍修缮、教育教学设备配置等项目,使这些学校在主要项目上一次性实现基本办学条件达标。
目前,在北京市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观。今年,财政部门还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帮助更多的中小学成为办学条件“达标校”,保证到2010年使全市中小学主要项目均达到基本的办学条件标准,促进中心城区、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的协调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孩子们,则享受财政投入带来的免杂费、免教科书费、免借读费的学习补助待遇。 (下转第二版)制图:蒋柯RB139
本报记者黄玉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