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吸引内地企业赴港,香港投资推广署日前在上海开设了投资香港服务中心。香港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陈子敬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称,服务中心致力于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尤其是长三角企业赴港投资及设立办事处,“并努力将香港打造成亚太区域总部”。
有竞争更要合作
一直以来,人们总喜欢将上海和香港这两大经贸龙头城市相提并论,香港近期在内地的活跃表现,又让人联想到“两大金融中心竞争”的话题。
最新一期“香港上海国际都会城市竞争力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同为国际都会城市,香港在整体竞争力上仍然领先上海,健全的金融系统及市场经济体系,是香港保持其国际都会的主要优势所在。
据悉,本年度调查中用作评级的三类基本要素包括经济持续发展基础类、引入投资环境类及全球形象类,评分则以5分为最高。比较发现,在经济持续发展基础方面,香港得到4.02,上海为3.23;在投资环境方面香港为4.13,上海则为3.05;在全球化形象上香港4.3,上海则为3.63。
对此,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卢维思表示,香港在内地的招商引资活动,“与上海没有冲突”,香港希望成为内地企业向海外发展的“跳板”。陈子敬则坦言,香港与上海之间肯定存在一定的竞争,“但更重要的是两者间的合作”,尤其是金融领域的互动与互补,是沪港两地今后合作的重点领域。
而此前,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曾公开表示,与快速上升的综合国力相比,中国金融业在全球的地位还很弱,完全可以进一步发挥香港与内地在一国体制下两套金融体系的“难得优势”。他建议,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沪港两地的证券交易所可以率先建立合作机制,实现A股市场与H股市场的互动,进一步激活香港与内地两大资金“水塘”之间的交流。
赴港上市成热点
在唐英年此番表态前,一些内地企业尤其是长三角企业已经表现出了对H股市场的兴趣。上海一家外贸企业老总在接受采访时称,为了扩大工厂的生产能力,公司计划进行一轮融资,并考虑在2-3年内上市,“H股是我们的首选”。
事实上,这家外贸企业老总的想法并非个案。
记者从香港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投资推广总监陈景光处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在香港证券市场的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内地企业达到368家。仅去年一年,共有282家内地企业赴港开业,投资额超过20亿美元,上市集资额就达3849亿港元,比2005年增长94%。其中,有25家上市企业来自上海,21家来自江苏省,17家来自浙江省,“长三角企业成赴港内地企业主力”。
卢维思分析认为,资讯自由、稳健的银行体系、独立的司法,以及有利营商的税收制度等,都是香港证券市场吸引内地企业的优势,但他同时提醒,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赴港上市,“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开设分店等也是可以考虑的投资途经”。
陈子敬称,香港的低税率和简单税制对任何企业都具有吸引力,“并拥有优越的营商环境、优良的基础建设,以及高效率和专业的人才”。
CEPA效应显现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企业在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并获得成功,得益于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框架。CEPA实施3年来,进展十分顺利,尤其是货物贸易领域。截至2006年底,内地累计进口享受零关税待遇香港货物总值7亿美元,免除关税额6.2亿元人民币。仅2006年一年,内地进口香港零关税货物货值即达4.4亿美元,免征关税3.2亿元人民币,分别占累计总数的51%和52%。
宁波大发化纤就是CEPA的收益者。该公司专门对工业废料和饮用瓶等废弃塑胶品进行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再生产高品质的再生中空涤纶短纤维,主要用于纺织品、床上用品和玩具垫充物。2004年,通过香港投资推广署协助,宁波大发化纤与香港隆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创办了位于上水的原料回收加工生产线。
合资企业隆大环保塑胶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钱军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在香港建立了一定规模的胶瓶回收网络,加工后销往内地,“并享受CEPA下零关税的优惠”。
陈子敬指出,CEPA是一个不断推进的体系,随着香港推广署在上海设立投资香港服务中心,“香港与内地将有更多的企业享受到CEPA带来的优惠”。另悉,自投资香港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有多家上海企业通过该中心帮助,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其中包括上海航空公司、小南国餐饮集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