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药价谈判,你才知道什么叫“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成本价才2元,报价100元——当谁是傻子呢?”2007年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活动完成了第三轮面对面谈判,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邀请了多位谈判专家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怒数药企的荒唐。
据4月1日《信息时报》
这轮被砍价的“新药”价格高烧现象尤为严重。专家统计,七成以上为虚高报价,属于离奇报价就有几十个,报价比实际价格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某药企100片一瓶的维C银翘片,企业给出的网上报价竟然高达99999元一片。经过四拨专家轮流上阵砍了四轮,最终专家建议价定为0.053元一片。这一戏剧性的一幕被媒体评价为药企“恶搞”。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马路摊贩上的这一套如今被应用到了药品的“阳光采购”上,看着猴皮筋一样的药价伸来缩去,真让人忍俊不禁。是严肃认真的谈判,还是在玩游戏?
谈判谈成蹦极游戏,既说明药价水分太多,当然也见证了专家们的“懂行”,当然,整个“阳光谈判”让人哭笑不得,药企的报价,怎一个“离谱”了得。
药企恶搞药价的背后定然有其游戏的心态,而这样的游戏心态放在药企身上不由人不一身冷汗:要知道那不是别的东西,那是药啊!
药价离谱的背后还有其不正常的市场化状态有关。政府主导之下的药企产业模式与依靠高回扣高返点的伪市场化环境有关。药价是多少,不看药品的产品成品,看的是走向患者的途径之上如何能更暴利。
尽管专家挤出了水分,我们认为那也仅仅是一部分的水分,大量的水分依然会在病人的身体里赚取钱财。
以前说谋财害命的时候我们还心里打鼓,难道有些药企就真的这么坏吗?现在听了某些厂家的宣言,除了哭,谁还能说出什么?
当蒙钱已经成了习惯,一个群体的游戏就已经日常化了,似乎变成了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好比黄世仁的家丁,一个拐子一个筐,能拐就拐,能诓就诓。
当蒙钱已经成了习惯,即便是面对阳光采购,药企同样会拾起惯常的戏噱姿态,能拐就拐,能诓就诓,碰上识货的,那就正常侃价呗。
感谢广州市的这种尝试,也感谢专家们的责任和良心,让“污水”泛滥的药价展示在民众面前。只是我们觉得,“中国式药价”要想真正进入正常化还任重道远。时下的“专家砍价”,也只是权宜之计,因为“砍价”取决于专家的知识、谈判技巧、企业的应对策略等等,带有某种博弈性质,而合理的价格应当取决于成本与市场要素。也许,药价的归位不在“砍”、而在“定”:只要把价格“定”准了,还要大张旗鼓劳心费力地“砍”什么呢?能真正让老百姓买到安心药、实价药的,还得依赖我们科学、合理的药品估价、定价机制吧。
想起某药房的一副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药企不同于街头白菜,如果没有良心,谁能够愿意“架上药生尘”?
荒唐语录
专家:为什么要把价格定得如此离谱?
药企甲:就是要让你们砍得高兴。
药企乙:知道你们肯定要砍价,所以干脆报价的时候故意抬高。
药企丙:不知道,我只是个中学老师,昨天才被临时拉来的。◎首席评论员 万应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