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时互通,从某种意义上讲,成都重庆将由双城变一城,同城效应将推动渝川经济区上百座城市共同腾飞,形成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昨日,国家发改委渝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组组长、原四川社科院副院长林凌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作为国家发改委“十一五”招标课题,渝川经济发展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城市:渝川构建双核城市群
“一般情况下,一个大城市很难单独构成中国经济的一极。”林凌认为,目前,渝川地区GDP占全国总量的5%左右,如果只谈这两个城市微不足道,但抱成团就有力量了。重庆成都直线距离300公里左右,两个特大城市正好处在行政区域两端,包括成都及绵阳等14个地级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的23个区县上百座城市,形成全国少见的双核城市群,呈哑铃型结构。四川和重庆的一、二、三产业基本上集中在这一地区,集聚总量达到90%左右。林凌告诉记者,渝川经济区将形成“两点、三群、四带”的城市空间布局。两点,即成都市区、重庆主城区;三群,即重庆城市群、成都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四带,即成德绵乐城市带、成内渝城市带、长江上游沿江城市带、成遂渝经济带。
交通:两小时互通双城变一城
林凌称,改善交通将成为渝川经济区未来5年的重头戏。连接渝川9座城市,从成都经绵阳、遂宁到重庆,再由重庆经泸州、宜宾、乐山、雅安返回成都的渝川高速公路环线已得到国家有关部委批复,计划于2015年全面贯通。其着眼点是把渝川中间断层的城市群连接起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渝川经济区。
林凌告诉记者,今年渝遂铁路将全面通车,成都到上海的快速铁路将经过重庆,而兰渝铁路经过四川。两地正在规划修建铁路快巴,重庆到成都不到两小时,在西部还没有两个省会城市在如此短的时间能够到达,双城变一城,同城效应将充分发挥。
工业:互相渗透谁也离不了谁
“四川的电子、军工、食品、轻工业等产业,重庆的汽车、摩托车、装备业等产业,都为相互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林凌称,渝川工业的互补性可谓相得益彰。去年重庆的汽车产量是80万辆,今年将达到100万辆,每年的销售额达到几千亿元,而仅零部件就需要上千亿,目前包括长安汽车在内,已将零部件的生产建在了四川。重庆年产700万辆摩托车,也有许多将零部件生产放在了四川。中石油投资200~300亿元,在成都建一个80万吨乙烯生产基地,为配合该项目,重庆投资200多亿元,建设聚氨酯项目,渝川谁也离不了谁。
金融:相互融资推动第三产业
林凌告诉记者,两地经济的互补性发展还表现在第三产业上。去年四川的银行给重庆的企业贷款达到了60~70亿元,重庆的银行给四川的企业贷款达到了100亿元。四川、重庆、贵州三地的银行资金拆借达到4000亿元。
本报成都专电 特派记者 谭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