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大庆油田公司将承担的125项国家、股份公司级项目以及油田公司重大现场试验、科研项目均纳入课题制管理,加快了以十大现场试验为代表的重点项目攻关进程。
赵永安
摄
核心提示
大庆外围油田是指大庆长垣以外的油田。1981年被发现,1982年开始计产。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其产量很小,一直默默无闻。近年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瞄准技术创新,将大量低效难采储量不断变成产量,使外围油田在2005年突破了500万吨大关,2006年达到了546万吨,一跃排在前几位。
国家科技奖我省获奖项目系列报道
在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极大的大庆油田外围“再造”一个大油田,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20多年来,在这条国内外没有人走过的崎岖路上,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科研人员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难题。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大庆油田公司《大庆外围油田年产500万吨原油有效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可以说,他们的研究成果集技术创新、技术集成和现场应用为一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大难点形成开发“瓶颈”
大庆外围油田的开发难度一直很大。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莉说,该类油藏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薄、窄、低、杂”:油层超薄,砂体窄小,储层渗透率特低,油水复杂。像这样的“两特低”油藏在国内外比较罕见,达到了注水开发极限,属于世界级难题。
据了解,“九五”期间,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长庆油田公司等单位联合立项开展了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攻关,但对于特低渗透、特低丰度油藏的有效开发,缺乏成熟的技术。
然而,大庆外围油田每年新增探明储量近亿吨,攻克“两特低”开发技术对加速外围油田上产和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四项技术展现智慧结晶
大庆油田公司副总工程师计秉玉亲自带领科研人员,向这些国内外颇具争议的技术难题发起挑战。
该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研究二室主任工程师周锡生说,由于科研、生产任务较重,我们每个人都承担好几方面的工作。晚上,各科室总是灯火通明,周六、周日也不休息。没有报酬,没有人计较,大家都是主动来加班的。为了做现场调查,有时他们到荒凉的采油厂一住就是半个月,试验、跟井忙得不可开交。用地震波采集地下信息,也是科研人员常用的手段,每逢冬季来临,他们都会带着重重的设备、材料,去100多公里之外的偏远农村做试验。零下30多度的严寒、五六级的西北风,阻挡不了他们的脚步,他们每次都带回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近年来,在国内外没有现成技术和经验的情况下,该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工程研究院、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和外围油田采油厂的500多名科研人员联合攻关,终于研究出虚拟井约束的储层预测技术、非达西井网优化设计方法、裂缝性油藏井网优化设计方法、超薄油层水平井开发技术等解决“两特低”油藏开发难题的新技术。其中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的低渗透油藏工程方法、特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理论和裂缝性油藏井网优化设计方法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前景引世人瞩目
《大庆外围油田年产500万吨原油有效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技术和成果。“十五”期间,在大庆外围油田勘探增储、新区上产和已开发油田开发调整中广泛应用,共增加石油地质储量3.9亿吨,钻开发井7100口,动用石油储量2.2亿吨,累计增加产油量848万吨。它使特低渗透、特低丰度及强水敏储层等国内外罕见的低品位油藏得到了有效开发,年产原油突破500万吨,增加收入189.7亿元,创净利润45.64亿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该项目为大庆外围油田2010年上产700万吨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依靠这套技术,今后每年将新增上亿吨探明储量及新建180万吨以上产能,对大庆油田实现“百年油田”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两年,这些新技术还在吉林、新疆、青海、长庆、胜利等油田以及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充分表明“两特低”油藏有效开发技术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广阔的推广前景,大庆外围油田的开发技术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