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29日,美海军“斯坦尼斯”号和“艾森豪威尔”号两个航母战斗群,以伊朗沿岸为假想目标,举行了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在海湾地区的最大规模演习。再加上俄罗斯日前从伊朗撤出了核专家,舆论纷纷猜测,这场演习是美国对伊朗开战的“战前准备”,甚至有媒体将开战时期精确到了4月6日。
美国动武时机未到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孟祥青教授认为,如果伊朗核问题的僵局长期持续下去,确实不能排除将来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但在外交措施还没有用完的情况下,美国对伊朗动武的时机尚不成熟。
孟祥青分析说,目前伊朗的核技术并没有进入工业化的阶段,距离开发出核武器也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要走。因此,美军进行的大规模演习更多的只是一种威慑,旨在向伊朗表明,尽管受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牵制,美国仍然有能力发动“第三场战争”,并以此向伊朗施压。但在目前情况下,美国对伊朗动武面临着国内外强大的压力。美国国内民众在伊拉克战争四周年之际掀起了新的反战高潮。国际上,包括英国在内的美国一些盟国也不愿再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近年来纷纷从伊拉克撤军。只剩下一年多任期的布什政府要下定攻打伊朗的决心,并不容易。
同时,战争打响以后如何收场也是美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军事科学院严国群研究员认为,由于伊朗在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等都存在巨大的影响,美国势必“投鼠忌器”,不会在没有掌握伊朗开发核武器的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贸然开战。事实上,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发言人已经表示,美国将把“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调回,由“尼米兹”号航母代替它在海湾地区巡逻。
扣押事件无碍大局
3月23日,伊朗方面突然扣押了英国皇家海军“康沃尔”号护卫舰15名海军人员,并称英军侵犯了伊朗水域,是“非法入侵”。而根据伊朗法律,如果这些士兵故意侵犯伊朗领海的话,将有可能被以间谍罪起诉而判处死刑。3月2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发出警告称,伊朗必须释放被扣押的士兵,如若不然,英国为此付出的努力有可能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严国群研究员分析说,英国与伊朗曾于2004年发生过类似的纠纷,以英军士兵通过伊朗电视台表示道歉而和平解决。这次扣押事件发生后,伊朗固然可以借此转移国际上对其核问题的注意力,也可以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借题发挥,但如果掌握不好分寸,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弄不好还要背负更多的国际舆论的压力。
事实上,伊朗发布的信息也自相矛盾,一会儿称将先查明这些士兵是“有意还是无意”进入伊朗海域的,并将在晚些时候释放1名被扣押的女兵;一会儿又称驻伊拉克英军对伊朗驻巴士拉领事馆所在街区进行封锁和挑衅,伊朗将暂停执行释放计划。孟祥青教授认为,尽管这次事件可能会比3年前更为复杂,但如果没有其他突发事件的话,扣押事件最终会平息下去,并不会对伊朗核问题的走向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谈判解决仍有空间
联合国安理会3月24日通过第1747号决议,加大了对伊朗核和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力度。伊朗方面态度强硬,称安理会决议是“非法的”和“不可接受的”,并于3月28日起部分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关系。
尽管如此,通过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的空间依然存在。严国群研究员分析说,部分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关系并不意味着伊朗完全抛弃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伊朗和平利用核能仍然拥有国际法基础,而且伊朗仍在强调通过没有先决条件的谈判来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表明其通过和谈解决问题的意愿。
有关各方也表示出了积极的姿态。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3月29日表示,美国没有寻求同伊朗的对抗,“我们不相信与伊朗的冲突不可避免”。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布什日前进行的电话交谈也确认,安理会的决议排除了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同时,欧盟也在与伊朗方面接触,寻求重开谈判的途径。孟祥青教授认为,这些都表明,尽管伊朗核问题的前景依然扑朔迷离,甚至可能会逐步升级,但是有关方面谁也不会轻易封死谈判的大门。(吕德胜)来源:解放军报转自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