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媛
2006年,哈尔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7个,投资总额8.83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5.69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实际投入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9.6%。
新批国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03项,协议引资额482.75亿元,到位资金155.31亿元,同比增长52.3%。
2006年,哈尔滨市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发展迅猛,2006年新批的1000万美元以上21个重大项目中,有9个是服务业项目。国内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大项目数量明显增加,其中超10亿元的大项目8项,投资总额280亿元人民币。
硬手段打造“软环境”
2004年初,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确定全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总体思路: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为重点,以效能建设为突破口,集中整治影响经济发展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规范行政行为,大力推进政府提速增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效率哈尔滨”、“诚信哈尔滨”、“法治哈尔滨”、“文明哈尔滨”和“平安哈尔滨”,努力使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开放程度高、发展机遇多、商务成本低、社会秩序好的城市。
按照这一思路,各级政府着力用硬手段打造“软环境”。
最能体现政府权力的行政审批,能削则削,该减则减。从2004年开始,哈尔滨市将所有涉及行政审批的事项,全部集中到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大厅,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对前来投资的企业,公开办事程序,提供规范的表格及有关文件文本,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方便。只填一张表格、填写内容由原来的513项减为20项、仅需5分钟就可完成设立企业的全部审批,哈尔滨开发区在全国首创的“一表制”新政,不仅创下投资审批速度全国第一,而且打破了格式化的企业设立审批制度模式;通过“一站式”服务、“并联审批”、“部门代办”、加强批后监管等措施,建设系统项目审批时限由过去的80个工作日缩短为45个工作日,这一流程再造之举成功破解了多年困扰哈尔滨的有效施工期短与审批时间长的矛盾。
2006年12月,在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哈尔滨荣膺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称号。
优质服务构建绿色通道
审批事项减少,办事效率提高,服务平台便捷……随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项探索之举相继出台,哈尔滨吸纳域外资金的绿色通道正在向八方延伸。
在针对外来投资的一些具体操作上,各职能部门力求做得更具人情味。对具有牵动作用的重大招商项目和重点外商投资企业,从项目洽谈到企业运营全程跟踪服务。对境内外投资客商的来信不拖不压,对来访者真诚接待,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责成专人督办催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停车场、家乐福鲟鱼销售许可证、森永乳品土地证年检、根达公共设施有限公司土地使用和房屋所有权相关证件等问题上,都使外资企业非常满意。
大项目数量明显增加,合作区域不断扩大,龙头项目增资扩股,规模实现较大提高……“落地大鸟吸引观望群鸟落地”,哈尔滨已经取得的招商成果正在助推进一步的招商。2006年,全市共批准增资扩股千万美元大项目11个,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黑龙江你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项目纷纷增资扩股,促使投资规模迈上新台阶。
资本激活内部增长力
利用内外资结构更加合理、投资领域更加多元、具有牵动力项目数量增多……4年多来,哈尔滨的域外资本快速增长,不但激活了城市内部发展的增长力,更为哈尔滨又好又快发展添置了新引擎。
投资额较大的英属维尔京独资的哈尔滨誉衡药业有限公司和仁皇药业有限公司、荷兰独资的哈尔滨三岭水泥有限公司等重化工业和建材业并购项目,正在成为外资进入的新渠道。此外,中信资本、华平投资等投资者入股哈药,不仅使哈药获得了超过20亿元的新增现金资本,而且调整了国有“一股独有”的产权结构,使哈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为最终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打下基础。截至目前,已经有1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哈尔滨市投资设立20户外商投资企业。
工业有实力,市场有活力,科技有潜力,开放有魅力,招商有引力。一个日益国际化的哈尔滨,正在以其特殊的磁场吸引八方商贾为全面振兴哈尔滨汇聚新能量。
编辑点评
经济环境状况决定着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的力度,招商引资已成为一个地区参与市场竞争、推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简化审批手续、打造高效政府,良好的投资环境正在成为哈尔滨对外招商引资的强力“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