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对于进入医院的药品实行网上限价竞价采购已于近日基本完成,报名的43209个药品中,有27670个药品入围。整个采购过程一直充满着火药味,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为了挤掉药品水分,此次广东首创了专家选药杀价的价格谈判机制。
据说,在砍价现场还出现过这样的对话,专家问药企,为什么价格报得如此离谱?药企人士回答:为了让你们砍得高兴。这样的场景让人哭笑不得,同时也让人反思:药品的价格究竟能不能砍?
为了反对砍价,45家知名药企集体上书,尖锐地指出,如果一味地强调低价,“一些名优产品会因低于成本价而彻底从市场上消失”。药企甚至还扯上了民族主义旗帜,说这样砍价的药品采购会使大部分民族医药企业彻底垮掉。
那么,这样分毫必争是不是错了呢?其实不然,广东省的这次药品采购错的不在砍价,而在于率先采取了砍价方式。试想,药企在进入其他地区时轻而易举,而要进入广东时价格却要被一降再降,而且面对的都是医药行家,虚高的价格显然无法蒙混过关,药企们当然恼羞成怒了。
就像郭德纲问,是都办还是就办郭德纲。而药企们可能也要问,别的地方都不这么压价,凭什么就广东压价?如果中国其他地区对于价格再保持宽松,那么到时候,心理不平衡的药企就不止是上书了,还有可能干脆不进广东了。就像很多药品一降价就退市一样。
但是,和药企对于砍价的激烈相比,降价的幅度也是令人惊讶的。有数据显示,在广东共有22495个品种参与了竞价,竞价入围的有13406个品种规格,入围率59.59%,入围品种总平均降价率为40.39%。有的药品甚至从170多元一直被砍到6元。
一些药企人士说,买药不能像买菜那样,随便砍价,但事实证明,对于治病救人的药品价格,更应该砍,而且应该全国都来砍。
作者:肖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