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林:打破壁垒 形成统一大市场
四川省委书记杜青林 本报特派记者 周凡力 摄
四川省委书记杜青林表示,双方要加强深层次的合作,形成整体合力寻求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形成成渝经济区规划,尤其在五大基地建设方面打破壁垒,形成统一的大市场。
川渝合作潜力和空间巨大
杜青林认为,川渝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巨大,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工业基础扎实,商贸物流兴盛,科教实力雄厚。四川作为资源大省,人口大省,自然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两地相互间投资,都排在区域投资的前列。
四川的川东、川南地区,宜宾、泸州、达州等11个市都参加了重庆经济协作区,双方在产业方面的合作空间也十分巨大。
产业分工造优势产业基地
杜青林认为,两地应该共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共同探索统筹城乡发展,共同引导产业分工协作,共同构建统一市场体系,共同加快基础建设,携手打造成渝经济区。
在争取国家政策方面,杜青林认为,应争取国家在成渝两地布局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同时争取国家加大生态环境的投入,在长江上游实施天然林保护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在产业布局上,两省市应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按照5个基地的内容,进行产业分工,把几大基地打造成国内的优势产业基地。
汪洋:行政上两省市 经济上一区域
重庆市委书记汪洋 本报特派记者 周凡力 摄
“此次学习考察是一次学习取经之行,是一次深化合作之旅。”在昨天的座谈会上,市委书记汪洋首先表明态度,全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构筑西部增长极是责任
“川渝自古一体,两地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缘相近,具有较强的经济共融性、产业互补性和市场共生性,行政上是两个省市,经济上是一个区域。”汪洋指出,加强川渝合作、共建经济区,构筑西部核心增长极,无疑是川渝两地共同利益和历史责任。
汪洋指出,川渝合作要按照经济区域配置资源的原则,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这才是造就区域成长性、构筑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最佳途径。从长三角、珠三角等增长极的成长来看,打造成渝经济区为核心的增长极,也只能走这一必由之路。
绝不能你高我低此消彼长
对于川渝合作的障碍,汪洋指出,关键是要改变“你高我低,此消彼长”的思维定势,强化互利共赢、合作多赢的理念,这样才能共同加快成渝增长极的建设。
汪洋表示,川渝要以协议签订为契机,共同探讨推动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共同扩大成渝经济区的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使更多的市场主体认识到成渝地区的成长潜力,树立进入成渝地区发展的信心,加大投资兴业的力度。
川渝合作涉及七大领域
川渝合作将涉及城市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电网建设、市场体系、旅游、生态环保等七方面。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介绍,今后的川渝合作将梯次推进,逐步深入。重庆、四川将在两省市接壤的区县中先选出若干个示范点,沿边建立合作示范区,享受省级园区建设优惠政策。
公路、高速路、电气化铁路、航空、航道的合作建设,川渝两地将在5~10年形成立体便捷的交通体系。同时,对长江、嘉陵江、岷江航道进行整治;双方加强超高流、交流电网、输变电电网的建设;按照现代物流市场体系,运输、加工仓储、连锁经营通道;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共建川渝一体的无障碍旅游区;共同打造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橄榄球形”模式造城市群
川渝合作将提出:在重庆、成都两特大城市间,通过新城市过渡连绵带,串起众多城市、重要城镇,打造川渝城市群,构建川渝经济腹地,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王光四介绍说,成渝经济区将按“橄榄球形”发展模式,通过3条轴线打造3条经济带:一条轴线沿老成渝高速路划出,串起资阳、内江、隆昌、荣昌、永川、沙坪坝等地。第二条沿江布局,依托黄金水道发展中小城镇,打造沿岷江、长江沿线黄金水道的经济带。第三条轴线构建川东北经济带。
专家解读》
川渝37区市县共同构建一极五基地
打造第四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指以重庆、成都这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成都及绵阳等14个城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为载体,形成区域经济国家重点开发区。
成渝经济区建成后,经济总量将占全国GDP的7.8%左右,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点评:为什么成渝能够打造成为中国的第四增长极呢?杨庆育介绍,川渝之间互补性很强,比如重庆在仪器、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三个方面优于四川;而四川省在食品加工、通信电子、住宿餐饮方面则强于重庆。
建成五大国家级产业基地
五大基地建设是打造成渝经济区的突破口,包括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清洁能源、国防科研产业、优势农产品等五个方面。杨庆育介绍,这次选择的这五个领域,都是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建成后都将是国家级的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业基地
四川广元为重庆打造汽摩配套
对接方式:重庆以汽车、摩托车制造业为主,成都则以飞机制造等为主。据悉,与重庆相邻的广元就准备围绕重庆的汽摩产业为中心,打造汽摩配套基地。
专家点评:重庆大学教授曾国平表示,如果川渝装备制造业携起手来,必将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中心。
高新技术基地
信息通信形成新的资源整合
对接方式:信息通信等方面四川相对重庆发达,而重庆也正在建设8英寸芯片生产线等高新技术项目,双方将通过新的资源整合,形成成渝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优势。
专家点评:四川社科院专家林凌表示,高新技术产业更讲求整体规模效应,这样才能形成大的品牌优势,否则高新技术产业就成为“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清洁能源基地
嘉陵江将开发16梯级水电站
对接方式:嘉陵江将开发16个梯级水电站,其中12个在四川,2个在重庆,通过水电通力合作开发,形成川渝水电开发的整体大规模。
专家点评:重庆社科院专家田丰伦表示,水电资源是川渝合作的重要突破点,对两地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防科研产业基地
提供军备可分到数千亿份额
对接方式:通过联合川渝两地“老三线”企业的规模,整体合力在国防产业中去分蛋糕。
专家点评:重庆社科院专家李勇表示,两地合作至少可以拿到3000亿人民币的军备份额,对两地GDP的贡献不小。
优势农产品基地
农产品畜牧业形成互通市场
对接方式:一方面是在农产品通道上形成农产品的互通体系,二是在畜牧产业等方面通过利用川渝大农村的资源,带出一个大市场和大产业。专家点评:林凌表示,只有在农业上找到一个突破口,才可能提升整个增长极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将打造优势农产品基地放到前面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