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汪洋(左三)、王鸿举(右二)、杜青林(左四)、蒋巨峰(左二)等川渝两地领导考察农业“五朵金花”中的苗圃基地 本报特派记者 周凡力 摄
川渝进一步合作,将给两地百姓带来更多实惠:今后两地的投资和打工者,异地办理、转移户口不再难,异地打工者的子女择校费、赞助费有望降低或减免;两地流动人员转移社保将更便捷……
社保
异地转移更加方便
“加快两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流通,是打造成渝经济区的重要任务。
”昨日的研讨会上,重庆市委书记汪洋提出建议。四川省委书记杜青林,提出打破两地就业户籍限制,建立流动人口“便参保,易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
据介绍,目前成渝经济两地,由于工作调动造成的社保转移,受到现有国家社保政策的影响,容易造成被转移人的部分损失及不便。
“两地建立流动人口便参保,易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保障两地打工者的基本利益。研究川渝经济合作的专家林凌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该项目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打工者在成渝两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不再遭受损失。
市场
取消跨省过桥费
川渝经济专家林凌认为,联手打造成渝经济区,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重庆直辖后,由于行政区划壁垒、市场封锁、行业垄断,川渝健全的统一市场很难形成。两地政府都制定有地方性行政规章,以行政执法的名义和手段限制和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
其次,通过对外地产品收取各种费用,如过桥费、洗车费、出港费、占道费、治安费等,使外地产品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加快两地的经济合作,首先就是要打破目前阻碍两地发展的行政规章。”林凌表示。
税收
所有企业相同待遇
阻碍产品、资本、劳动力等资源自由流动的另一个壁垒,就是对异地投资企业实行双重征税等。因此,此次成渝经济区将建立利益共享与利益分享的机制。所有市场主体在税收等方面均给予“国民待遇”,只要在成渝经济区内做生意,享受同样的税收政策。
如重庆享受三峡库区政策等,成渝经济区将在西部实行最低的税收政策。成渝经济区内的公路、自来水等投资领域都将向两地所有企业开放,公平竞争。一些项目的合作合资按股份制方式进行,实行利益共享。
新农村建设
学习四川重庆“8朵金花”年底开放
“你家有多少地,都种了些啥子?”昨天下午,在四川党政领导的陪同下,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等重庆党政代表团一行,深入到成都锦江区三圣乡,考察了当地新农村建设情况。
在江家蔬菜基地,汪洋与正在田里耕作的当地60多岁的农民冯代树进行了交流。“你家里有多少地,每年能收入多少钱?”“有三亩多地,地都是租给城里人的,我们只是帮他们种,一年能收入近3万。”
听说光种地一年就能收入这么多,汪洋书记更感兴趣,仔细打听如何出租,如何帮种等细节问题。
在出租地里,汪洋还与从市区来地里摘菜的租地人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他们到农村租种田地的心得。
“这儿的五朵金花,全国有名,不过到年底我们重庆也将有自己的‘8朵金花’,形成重庆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在参观中,北碚区委书记黄波介绍,成都的新农村建设的确搞得好,我们来就是学思想、学方法的。
据其介绍,北碚目前也正在打造江东花木旅游带,包括渔村、乡村嘉年华等8个点,形成重庆的“8朵金花”。
此外,渝北区、九龙坡区等领导也表示,参观开了眼界也激活了思路,回去后准备选择几个适合的村,学习四川的做法建设新型农村发展模式。
投资
有望取消工商管理费
“成都遍地都是重庆人开办的各式餐饮企业,各种休闲娱乐场所,一方面说明重庆人敢闯敢干,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服务行业的投资环境打造方面,值得我们重庆去学习。”市商委主任秦文武称。
据四川省商务厅有关官员介绍,目前在成都80%的火锅馆都是重庆老板开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成都经营服务行业的重庆籍人士不低于10万人。
“在成都投资,确实在税费减免方面有较大优势,企业的负担相对较轻。”在成都投资有大型物流基地的我市火锅连锁企业老板告诉记者。
“我们应该学习成都,在中小、民营企业涉足较多的服务行业领域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比如成都目前已经取消工商管理费用,重庆也应该向其学习。”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丁祥龙表示。对此,市商委主任秦文武表示赞同。
未来川渝百姓
过上“三高”生活
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建立了、“五大基地”建立了,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高收入、高就业、高品质的生活。”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用“三高”描绘了川渝合作的前景。
“两地联手起来共同向中央争取政策、向市场要份额,其最终结果便是两地市民的收入增加,这就是高收入;而‘五大基地’的产业除高新技术外,其他4个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必定提高就业率,这就是高就业。”
“什么才是高品质?有钱不愁花,有衣不愁穿?你穿件漂亮衣服、吃着美食,却被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淹没,这就不能叫高品质的生活。只有生态环境好了,才有人类的一切。”李勇认为,两地统筹规划、发展后,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城市面貌也会更新,这才会使得两地的市民拥有高品质的生活。本报记者 罗薛梅
合作进行时
5年458.3亿,这是四川省省委书记杜青林给出的,近5年重庆投向四川的资金。
“这里面90%都是民间投资。”四川省驻渝办事处官员称,“渝商正成为在川民间投资的主力军。”
乘着成渝经济区的“东风”,两地的投资、合作正进一步加强。
重庆》
成都客商投5亿荣昌养鸡
“听说川渝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成渝经济增长极,四川客商来荣昌投资的决心更坚定了。”荣昌县委书记夏泽良高兴地告诉记者,明天四川一知名养殖企业将签订协议,投资5亿多元到荣昌养殖生态鸡。
夏择良说,之所以能够达成协议,关键是资源互补,荣昌有养殖业发展的优势,而四川企业有资金、技术、品牌的优势,两地优势一互补形成产业经济。夏泽良表示,该项目年内建成后,每年光荣昌县铜鼓镇就将解决500万只鸡的销售问题,带动大批农民养殖致富。
《四川
九寨沟污水重庆帮忙治理
“我们确实已经开始接触,四川政府方面希望我们在清洁能源方面,比如污水处理上开展合作。”昨日,重庆水务集团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作为目前西部完全依靠市场化的中外合资水务企业———中法水务投资公司,已经收到了来自四川省政府的邀请,进军四川城市及景区的污水以及饮用水供给领域。“目前接触的城市有遂宁,同时提出项目合作的还有九寨沟风景区。”据了解,九寨沟污水及饮用水项目总投资将超过亿元,包括3万吨的饮用水提供及2万吨的污水处理。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特派记者 唐凯 陈龙华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