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孔琳
放风筝是我们一项古老的民俗。说起放风筝,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休闲活动,大部分人都会;但能制作风筝的,那只是少部分人;而制作能飞起来的微型风筝的人,更是不多。省会有一些能制作微型风筝的人,原籍保定徐水的姜德忠,就是其中一位。
做好一个风筝不难,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平衡”和“对称”,为此姜德忠总结了两句话:左右对称、上下对应。“每个风筝的骨架,其实都是由‘+’字中轴演变来的。”姜德忠解释道,左右对称,就是指中轴左右两侧的骨架必须长度一样、重量一样,骨架的弹性弯度一样;而上下对应则指以中轴分开的上下部分必须比例一致。“只要遵循这样的规律,一通百通,什么风筝都能做好,就连微型风筝也不例外,都一样。”姜德忠说。
姜德忠说,在古代,风筝的架子有芦苇的、松木条的、秫秸的等,风筝的料子有用丝绸绢的、有用纸的。流传到现在,最常用的骨架是竹条的,再高级一点,就是碳钢等材料的,风筝的面料也变成塑料的、无纺布的、尼龙绸的。“竹子纹理清晰易剖开,弹性好,并易于加工。”姜德忠说,他做微型风筝骨架都用竹条。风筝越做越小
因一时兴起到现在的兴趣所致,姜德忠的微型风筝最近两年越做越小,越做越精,他拿出十个沙燕风筝,一个赛一个小,最小的长3.5厘米,宽3厘米,能放到火柴盒里。“因为风筝线承重量的问题,这个能放到火柴盒里的风筝飞不高,纯观赏可以,真正爱放风筝的人肯定不会玩得尽兴。”姜德忠说。
记者看到,姜德忠的微型风筝不但骨架秀气,连风筝上的图案都是自己勾画的,鲤鱼胖娃娃、蝴蝶、蜻蜓、沙燕……每一个都神韵十足,非常漂亮。“做微型风筝不难,只不过就是比做大风筝费点劲,越小的东西要求的活越细。”拿姜德忠做得一个长8.5厘米、宽7.5厘米的沙燕风筝来说,他先要经过刮竹片、烤弯、绑架子、糊面等几个步骤,费时一天。而做一个大沙燕,几个小时就能做好。
“在石家庄,能做微型风筝的不少,但像我连风筝面画得这么好的可不多。”姜德忠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