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孙东芳现在是远近闻名的“科技入户”示范户,在2005年3月“科技入户”刚入村的时候,她并不“买账”。“技术员讲的我就不大信,还要交60元钱,嘴上没说心里说——哄人哩。”加之腿有残疾、怕忙不过来,孙东芳当初“没让科技进门”。但眼看着村里科技示范户当年都获得了丰收,自家玉米亩产比人家少了100多公斤,孙东芳感觉“吃了亏”。她开始对科技种植认真起来:看电视,学简报,参加技术培训,打专家咨询电话,样样用功。
“尤其是《科技入户简报》,主要是抠字眼,很管用。”孙东芳说,“咱其实也是爱学习、爱科学的。”加入“科技入户”工程后,“赶紧、赶紧”就成了孙东芳的口头禅,“不赶紧事情干不到人前去。”2005年冬小麦种植,不论秸秆还田、整地、拉粪施肥,还是下种、疏苗、喷药、冬灌,每个环节都照技术员交代的仔细办。“人就当机器用,一个人扑到地里,下了那么多的苦。”2006年孙东芳大获丰收,夏收勇夺全县小麦单产冠军,秋收再获省农业厅百村万户玉米高产示范户称号。最近,孙东芳从县里开完表彰会回来,她似乎还有些“委屈”:“去年种玉米,眼看成熟了,9月份一场大风,刮得我心疼——要不是这场天害,产量肯定更高。”科技种植后来居上的孙东芳现在正忙着给那些热情高涨的乡亲们当老师。有人来问个啥,她就说“走,给你看看去”。她还鼓励人家:“你看我腿不行都高产了,你们肯定比我更上一层楼。”(本报记者张鑫 实习生 任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