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就业立法提建议
-- 就业援助,草案中最沉重的一个章节
本报记者张玺
开栏的话
集众智 求良法
3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就业促进法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第二天就接到了1021件意见和建议。
近几年,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十五”期间,这些政策解决了城镇新增就业42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4000万人。但是,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今后几年,每年有2400万人要找工作,但提供的岗位只有1200万个。
另一方面,我国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目前仍不规范、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当滞后,职业中介机构相当混乱,甚至还有一些过去制定的不利于就业的政策和做法……
——这些不利于促进就业的问题,都需要有一部新的法律来解决。
人们对就业促进法寄予厚望。一部完善的、有效率的并能行之久远的法律,它的形成基础必然是集中了多方面的智慧。集众智,求良法。本报从今天起开辟《我为就业立法提建议》专栏,陆续报道来自各方面的有建设性、有理性的建议,为立法部门修改草案时提供参考。敬请读者垂注。(卫之)
就业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几天来,引起了普通劳动者、劳动保障、法律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就业援助方面,许多有识之士建议——对就业困难群体应予以特别关注。
【案例】
聂景兰的求职困惑
聂景兰,42岁,原呼和浩特铁路工务段下属一家集体制鞋厂职工,现已买断工龄,在呼市一家商场受雇看自行车,每月收入不到500元(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560元)。
从1992年开始,她先后做过客房服务员、售货员、车站保洁员,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做过“一分钱”的工作———受雇于一个体老板包冥币,每包一包能挣一分钱。“辛辛苦苦干,每个月能挣三四百元,毕竟能有点基本的生活费。”聂景兰感慨道,“找份工作真是太难了。”
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聂景兰常到职介所和劳动力市场,被黑中介骗过,也受过用工方冷漠的眼神。她说:“现在,我几乎不敢去劳动力市场了,因为没学历、没技能,年龄也越来越大,谁还愿意用我们呢?”
记者说起国家将出台就业促进法,为他们找工作提供法律保障时,饱尝求职之苦的聂景兰高兴之余充满疑惑:这对我们普通劳动者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就业援助,财政预算应有刚性支持
聂景兰的求职困惑,呼市玉泉区石东路办事处劳动保障所的乔所长感同身受。她说:“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又无一技之长的就业困难人员,包括残疾人,都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但是给他们介绍工作的成功率很低,而且对他们的全面服务限于人力物力财力很难做到,在日益庞大的就业大军中,他们的劣势越来越明显。”
【建议】
内蒙古就业局失业保险处副处长梁浩利认为:“对于就业困难群体,政府应当予以特别关注,这在草案中虽然已经涉及,比如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但是,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更细化的措施来保证,尤其是财政支持方面。”
草案第四十六条要求,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劳动者免费提供服务,涉及政策法规咨询、信息服务、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登记等六项。而免费提供服务是需要人财物等各方面的保证,尤其是为就业困难人员服务更加费时费力费钱,如何提供资金保障,草案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草案第十五条对“财政预算安排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方面只说“适当安排”,并无明确比例,这将使各级相关机构就业服务的资金无法从制度上得到保证,也就不能确保每一个就业困难人员能得到就业培训、指导等全面服务。
财政预算应有刚性支持,应该明确财政预算中用于促进就业工作的资金安排比例,同时要规定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长,并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资金作出特别安排和规定。
公益性岗位保障制度不明晰
聂景兰的求职困惑同样也让劳动力市场工作人员颇感无奈。呼市新城区人才劳动力市场的党瑞亭举了一个例子:今年3月22日,该市场举办了一场规模较大的供需见面会,59家单位提供了1740个岗位,最后达成初步意向的仅仅151人,还不到十分之一。占求职者很大比例的就业困难人员几乎是失望而归。”新城区西街办事处副主任卜瑞俊说,他们为“4050人员”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做社工、卫生监督员和交通协理员,每人每月连补贴的三项保险在内能拿到近800元。卜瑞俊担心的是,目前办事处的公益性岗位指标仅有36个,而办事处辖区就业困难人员中有意向的达400人,较少的公益性岗位指标难以满足需求,而且今后几年公益性岗位能否有稳定的资金保障也是个未知数。
【建议】
内蒙古元信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卫民认为,草案中第五十条规定“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当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但是,对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的职责却未作出明确规定,应当增加含此内容的条款,促使政府加大力度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