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军事训练不能陷入只注重“穿新鞋”,不注重“走新路”的误区
我军军事训练转变经过充分酝酿和周密筹划,现已在全军有序展开。这场军事训练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革,必将对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军事训练转变顺利发展,我们特开辟《军事训练转变观潮》专栏,围绕训练转变的方向、目标、速度与方式等重大问题展开讨论,为加速转变进程建言献策。欢迎赐稿。
误区之一穿新鞋,走老路——理论上“穿新鞋”,实践中“走老路”,是目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有些同志把猎奇新名词当作创新,以为贴上新标签就是改革,陷入只注重“穿新鞋”,不注重“走新路”的误区。特别是在没有弄清新概念的情况下,把什么都冠以信息化、一体化、网络化,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会刮起浮躁之风。
量脚“选鞋”。理论研究可以超前,但不是所有的超前理论都能指导我们今天的工作实践。如在战役战术层次上都强调“一体化联合作战”,就不符合我军目前的实际。搞信息化需要机械化的平台,理论上的前瞻研讨是需要的,指定试点部队的改革探索也是应坚持的,但部队的日常训练和战备工作,必须立足现有装备,防止“新装备不到位、老装备又练不精”。在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仅凭穿理论的“新鞋”,非但不能走出新路,而且会转移部队组织实施军事训练的注意力,误导军事斗争准备的方向。
合理“拿来”。外军的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值得我们学习,但并非都能马上采纳,有的今天能用,有的明天可用,必须有所选择。如对外军的“非接触作战”和“网络中心战”等理论,我军战术兵团以下的战法研究和实兵演练,切不可照猫画虎。一味模仿“非接触”,盲目追求“网络战”,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实兵演练将无所适从。在眼花缭乱的网络战、虚拟战等新理论面前,须保持清醒头脑,战争舞台拒绝“时装秀”,理论研究忌讳“大忽悠”。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理论,防止出现“理论过高,实践不了;想法很妙,手段没招”的怪圈。其实,即使发达国家军队训练转型也走弯路,也有浪费,更有争论。把外军改革的路子搞清楚,把外军的弯路、教训研究透彻,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转变之路。别忘了,理论误导也是一种信息战。
以我为主。训练转变大潮风高浪急之时,创造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理论格外重要。以我为主,走自己的路,就是要扬长避短,立足现有条件,研究以劣势装备战胜敌人的办法,按照“顶层设计、试点论证、进入法规、普及推广”的路子,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创新后的理论是否有可行性和操作性。我们这支传统优势巨大的军队,如果忽视了理论创新的科学性,就会丧失固有优势。在训练转变步伐加快的今天,尤其要强调自主开发,在继承中创新。
误区之二练为演,演必胜——训练场上,“练为演,练为看,练为考”是“致命伤”,其直接后果是“演必胜,演必顺,演必优”,这甚至成为某种演练的模式窠臼。为什么长期无法摆脱传统陋习?因为一演起来,大家还是热衷于抓预演、走程序、搞摆练、念稿子。结果,演习缺乏对抗性、检验性,难处置的情况不设、打不了的敌人不来、高技术武器不用、复杂行动从简,一演就顺,一顺必胜。演习成了演戏,训练转变就偏了方向。
更新观念,根治顽疾。行为定势源于思维定势,痛定思痛,必须首先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在指导思想上,各级都应树立“强化对手,不怕失败”的观念。上级要正确看待下级的“败仗”,下级要勇于面对自己的“败仗”。既使打了“胜仗”,也要严格把关,没有极特殊、超水平的发挥,不做胜局评估。因为今天训练场上怕“丢丑”,明天战场上就会“丢命”。
注重设计,加大难度。什么才算演习情况真实?就是敌情、我情、战场环境符合实际标准,善于设危局、僵局,敢于设险局、败局。最好是不设原案,活导活演,加强对抗性。参演各方实兵、实装、实弹、实飞、实航,真枪实刀地练。部队一旦进入“战斗状态”,就应当消除“应考心态”,废除“按照旧案设,依照方案摆,套照原案演”的模式,逼着部队打了败仗,才会使大家认清,今天在训练中一厢情愿,必将导致明天战争中的事与愿违。
完善机制,改革标准。目前实行的“联考联评”机制,对提高训练质量效果明显,如果再进一步修改完善,将产生更加积极的成果。在内容规范上,消除“走程序、跑过程”等“看”的痕迹;在评估标准上,变四级制为二级制——只设合格、不合格,取消优秀、良好评估等级。确实用真招、出奇兵、有创意的评为合格,表现平平的均评为不合格,增加不合格的比重,让部队在败局中猛醒,在奋起后创新。
深刻检讨,反省败因。适应“打败仗”的结局,不是演习的目的,失败不要紧,只要败因清。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找到差距,才能消除差距。通过演习能否真正发现“软肋”,找到对策,是演习的目的所在。因此,总结演习可以少讲成绩,多查问题,查问题全面细致,不怕得罪人,找原因深抠细究,敢于较真,特别应注意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是真正的“短板”。当参演部队始终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才会增强训练转变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把人为臆断的“虚胜”,变为从难从严的“实胜”。
误区之三指头硬,拳头软——一般个体硬,整体才硬。但这个规律也有特殊表现,有时个体太硬,整体就因控制不了个体反而变软。目前,训练转变中有两个“拳头软”:一是机关合力“拳头软”,各部门以自身专业为主,门户观念强,政出多门,谁抓谁重要,抓中心工作出现内耗。二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拳头软”,往往单一军种“指头硬”,独立性强,联合观念滞后,联战联训联保难。其原因,有体制、机制问题,也有大局观念不强、号令意识淡薄的问题。
在思想上统。打仗是体系的较量,联战必须联训,联训必须联合。各机关、诸军兵种应围绕训练转变这一中心,在提高整体战斗力上统一思想,切实让训练转变打上实战的烙印,树立联合作战意识,主动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尤其应增强全局意识,充分发挥联合指挥机构的核心作用,加强计划协调、预先协调、主动协调、随机协调,使各机关围绕训练中心“拧成一股绳”,使诸军兵种在联合作战上“形成一股劲”。
在实践上合。“指头硬”不是坏事,但统不齐、收不拢就是问题。应充分发挥领率机关的协调作用,使诸军兵种统分有度,克服本位主义,不论你管什么、干什么,都要在推进军事训练转变上形成合力,避免争人员、争时间、争场地、争经费、争装备物资。坚持党委统筹,整合力量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解决训练“瓶颈”,保证作战能力建设均衡发展,整体提高。
在机制上联。顺畅的机制是训练转变的保证。减少军事训练中的磨擦与内耗,就必须要建立完善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用明确的法规制度统揽。为了贯彻条令条例,应从源头抓起,加大依法“统”的力度,减少出口,统一归口。随着训练转变的深入,要加快立法速度,修改训练大纲,制定统一机关步调的行动规则,以及联战联训联保制度。通过各种条令条例、管控制度,明确各部各级责权关系、协作方式,形成平时联考联评、战时联战联保的成熟机制。防止“一家一把号,一吹就跑调”。
在环境上聚。美军为强化指挥人员的联合意识,设法在创造环境上大作文章,连平时生活住宿的安排上,都要求每个楼层穿插安排陆、海、空军不同军种的人员,多交流情感,达成思维默契。这一思路应学习。我军在走活跨军种交流代职这盘棋的同时,还应大胆走开部队与机关、院校、军种间、战区间干部交流之路,视情变“代职”为“就职”,形成制度,加快联合指挥人才的培养。
误区之四算小账,吃大亏——军事训练是高风险的领域,防止训练事故是组织军事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如果把防事故与提高训练质量对立起来,就会妨碍训练转变的进程。长期以来,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是一个令人忧虑但又屡禁不绝的问题。有的为了保安全,实射、实投、实爆、实航不想搞,高难度的对抗不敢搞,整建制紧急出动很少搞,以为只要不出事故,一年的“账”就好算。结果,训练质量与战备水平的“大账”被忽略了,训练绕着难点走,演习躲着难题走,把消极保安全当做保稳定、保政绩、保先进的招牌,导致训练水平在低层次徘徊。
理清思路算大账。军事训练练的是杀敌本领,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强敌,整天操枪弄炮,摸爬滚打,经历着演练场上的弥漫硝烟,如果由于干部失职、渎职或者违反训练规律和操作规程、盲目蛮干造成的事故,伤害的不仅仅是个人,也势必影响整个训练。所以,必须以负责精神和科学态度,狠抓安全防事故。同时,要认识到平时少流汗,并不等于战时不流血,把这一观点充分体现在平时训练强度、难度和险度上。必须防止训练场“和平化”,事故靠预防,光怕没有用,怕出事故缩手缩脚是只算平时“小账”,不算战时“大账”。
不单纯以事故定成败。训练事故是军事训练中难以绝对避免的,如果认为训练事故不论大小、不分情况一概都说明部队不稳定,是一种偏见。稳定是从政治上、整体上评估部队全局状况的宏观指标,不能把训练中出现什么样的事故都上升到不稳定的高度。各种事故必须尽全力去避免,尤其是重大的训练事故,但也不应把一点点小事故无限上纲,那样容易挫伤训练积极性。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如果因为怕出训练事故而偏训、漏训、粗训,听凭训练水平低、质量差,认为“无过便是功”,会产生消极保安全、无为出政绩的错误导向。衡量政绩的唯一标准是战斗力强弱。只想太太平平过日子、四平八稳带部队、怕承担责任而碌碌无为,练不出能打仗的军队,为“保安全”而在训练中毫无作为的,永远无政绩可谈。
加强训练监察力度。军事训练不是“软指标”,训好训坏不能一个样。如果工作压力主要不是来自于训练达没达标、战备落没落实,而是会不会出事、会不会被通报,怎么能把军事训练作为中心工作呢?解决这个问题,要有“硬”办法。一是严格考核制度,任何降低训练考核标准的行为,都要严肃处理。训练“打假”,先从监察考核抓起,狠刹考核中的不正之风,坚决杜绝人情分、关系网,严格司考,不徇私情。二是建立独立的训练监察机构,训练、考核两条线,进一步完善我军考核评估法规,使军事训练这个硬指标确实“硬”起来,切勿“平时欠债战时还”。(姜道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