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划出政府部门节约行政成本的“红线”——压缩政府部门经常性项目支出资金10%。据介绍,为保证完成这一“年度指标”,北京市将推行三大政策。
一是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会议费、差旅费、招待费、出国考察、公务用车等一般性支出,坚决纠正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
二是坚决制止超标准盖办公楼、搞高档装修等劳民伤财行为,明确提出各部门、各区县不得批准新建培训中心项目,不再安排政府预算内投资对现有培训中心进行扩建和改造;
三是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控制会议规模,减少文件数量。
专家认为,北京市的这一做法顺乎民意,起到了示范作用。在人大对政府的预算监督尚且不完善的情况下,将缩减行政开支作为检验政府效能和考核政府合格与否的硬指标,规定压缩一定比例,实行常规有效的“行政开支压缩计划”,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10%的目标是否合适、能否达到另当别论,需要实践检验,”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说,“关键是首都在削减行政成本方面为全国其它省市区带了一个好头,摆出了一种敢于承诺的姿态,将指标进行量化,必将产生积极的示范效果。”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行政成本不但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而且挤占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金,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任玉岭说:“现在迫切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以北京为例,这个特大城市的建设一天也离不开农民工,但农民工连基本的居住问题也难以解决,农民工夫妻也没有条件团聚,政府应该削减行政成本,多拿一些钱为低收入群体谋福利。”
其实早在去年,北京市就开始有意识地收紧行政成本。这一年因公出国(境)未批及压缩无实质性和一般性出访团组共251批,484人次,压缩天数4679天。据北京市外办因公出入境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市各级外事部门切实加强和改进因公出国(境)管理,建立外事审批责任制,严把出国(境)审核关,严刹因公出访中公款旅游等不正之风。 (记者 程义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