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
是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包括成都、绵阳、德阳、内江、资阳、遂宁、自贡、泸州、宜宾、南充、广安、达州、眉山、乐山14个市;重庆则包含主城9区、潼南、铜梁、大足、双桥、荣昌、永川、合川、江津、綦江、长寿、涪陵、南川、万盛、武隆等地。
经济区幅员面积15.5万平方公里,2005年GDP近9000亿,常住人口8000多万,分别占重庆和四川总量的25%、55%、65%。
2007年4月2日,成都金牛宾馆。
在川渝分治十年后,两地最高党政“首脑”再度坐在一起。被认为是“迈出实质性步伐”的这次合作,目标十分明确:共同将成渝经济区建成国家新的增长极。
合作川渝优势明显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无可争议的三大增长极,在过去20多年引领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但这三大增长极,无一例外地落在东南沿海。在辽阔的西部,谁能承担起“引擎”重任,成为国家新的增长极?
“舍成渝经济区无它。”经济学家林凌认为,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
成渝经济区是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包括成都及绵阳等14个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的23个区县。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王光四告诉记者,成渝经济区集聚了两省市1/4的幅员面积、一半以上的人口,积聚了两省市经济总量的六成多。
“在西部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地方,这是西部最有希望发展的区域。”林凌说。
“成渝经济区目前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左右,通过5-10年的跨越式发展估计能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10%左右。达到10%或更多的时候,这个经济区域就将成为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新的增长极。”
合作川渝必然选择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川渝两地代表委员纷纷通过建议、提案表示:以共建成渝经济区为载体的川渝合作,不仅有条件和可能,更是现实的必然选择。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重庆市委书记汪洋与四川省委书记杜青林共同建议,将“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他们的建议被采纳。
“合则利,分则损。”王光四认为,重庆经济腹地太小,不能形成城市群,不能发挥城市连绵带的共荣作用,中心是“孤岛”,发挥的就是“孤岛效应”而非扩散效应。同样,成都虽不是“孤岛”,但其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加工制造业不及重庆。
“川渝几十年来的生产布局本来就有互补性安排。”林凌表示,1997年分治后,川渝两地的市场形态,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无形壁垒,阻碍两地商贸流通;一些本该得到互补的产业,反而竞争升级。
林凌说,成渝经济区以前的经济总量与京津冀相差无几,但现在,后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1%左右,我们只占5%。与此同时,辽西经济走廊、中原经济区、关中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全国十几个经济区正迅速崛起,虽总量不大,但势头迅猛。
“川渝绝不能再错失一个10年。”
合作川渝尝到甜头
“好好好!”听说川渝高层在蓉共商两地合作大计,四川省重庆商会秘书长臧雷连声叫好。
喝1000毫升水杯,手机铃声为八路军冲锋号,这位在部队工作多年的重庆人豪气万丈,“加强川渝合作,是民意,是潮流,不可阻挡!”
商会副会长、华新改性沥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开义听了也很高兴。丰富的阅历让他对加强两地合作体会更深:川渝曾为争夺一个项目让“渔翁”得利———国家最后把这个项目给了安徽。
“打口水仗,搬嘴巴劲,只会伤了和气,惹外地人笑话,使川渝都失去不少发展机会。”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这样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川渝更应像兄弟一样携手上山。”
在两地推动下,渝合作渐入佳境———
三年前,川渝签署“1+6”合作协议,在交通、旅游、农业、公安、文化、广播电视等六个方面加强合作。当年川渝两地农民仅因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开通,就节约2亿元。
三年后,合作上升到更高层次———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将成渝经济区建成国家新的增长极,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合作互动将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当两个特大中心城市“原子对撞”,产生的是裂变效应,在相吸中产生互补,在互补中共同发展。
合作成渝要建客运专线
据了解,在铁路方面,目前正在进行达成铁路电气化改造,运行时速将达到160公里以上,今年还将开工建设遂渝二线、兰渝铁路。并将规划成渝城际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00公里—400公里,建成后,成都与重庆间的运行时间将缩短到1小时左右。
在公路方面,遂渝高速公路年底将实现初通,同时还规划了重庆经四川安岳到成都的高速公路、乐山经宜宾泸州至江津的沿江高速公路、南充至合川的高速公路、广安经邻水至垫江的高速公路以及达州至万州的高速公路。四川日报记者范英陶然本报记者喻奇树实习生唐莹摄影雷远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