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是20岁男子小峰(化名)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此后,社会应该称他为“她”了。追溯小峰义反返顾变性的原因,单亲家庭对孩子性别教育的缺失再次彰显,令人深省。
即使开口说话,谁也不会把小峰当作男孩———声音玲珑秀气,身材纤细修长,皮肤白皙透亮,鼻子挺拔秀丽,眼睛妩媚传神……这是记者昨天见到的小峰。
小峰的家是单亲。随母生活的小峰,格外受宠。由于长相乖巧,其母经常把他当女孩打扮,给他穿裙子,为他梳辫子。单亲家庭,让他失去了“雄性”。
小峰眼下在成都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但此前,他从事的一些工作却女性十足———宾馆迎宾、酒吧招待,甚至是餐厅“女”服务员。即使这样,谁也没有看出来他不是女人。
两年前,小峰求助成都某美容外科医院。医院为他实施了隆胸、割除喉结、眼部整形等手术。而这一系列“先期变性”手术,都不具有实质性进展。这个过程之所以如此漫长,是医生希望他“幡然悔悟”。结果,“小变”的小峰认为自己逐渐找到了自信,变性欲望更强。
昨日上午10时,小峰再一次坚定地走上了变性手术台。没有家人的陪伴,也没有朋友在身边,小峰明白———“他”已经过去,“她”将迎来崭新的一天。
针对小峰的变性心路历程,心理咨询专家蒲兴旺教授指出,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性别教育其实比性教育更重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中小学女教师过多也是造成男生女性化的原因之一,过于突出的女性氛围当然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利影响。记者宋永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