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文明与陋习的冲突倡导文明祭祀与遵从祭祀旧俗,从某种程度上说,反映的是文明与陋习的一种较量。从今年各地清明祭祀的情况来看,这种较量仍在持续。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其核心内容是祭祖与扫墓。
作为一种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清明祭祀在民间已形成固定模式:祭祀时,人们通常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而归。这种模式迭经演变,虽有所变化,但基本已成为一种习俗。
习俗与陋习总是有些纠缠不清。清明祭祀文化的主流,代表了尊祖重情的道德倾向,这是应该肯定的。但燃香焚纸、折柳插坟甚至为先人恭送“车马”“小姐”等新旧陋习,则不仅有害于环境与安全,而且对当下存在的某些恶俗也是一种推波助澜式的鼓励,这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倡导文明精神的时代主流恰恰是南辕北辙。多年来大力提倡文明祭祀,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改进祭祀、改革殡葬、移风易俗,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风尚健康型社会的步伐。这样做,对先人无害,于今人有益。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主张文明祭祀,绝不等于否定传统习俗,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为了古老的祭祀传统能够健康地传承久远。惟有坚守与时俱进的文明准则,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才有永恒的生命力。
倡导文明祭祀多年,虽然收效可观,但旧的祭祀习俗仍然大行其道,这说明传统祭祀习俗的表现形式有着巨大的惯性与顽固性。但文明战胜陋习、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清明祭祀墓地,越来越多的花祭、树祭、网祭代替了烟雾缭绕的香纸,便是文明打败陋习的明证。(华睿)·清明节的来历·我们为什么祭祀?·清明祭祀文明与愚昧互见(组图)·清明节:鲜花寄哀思(组图)·清明祭祀应讲讲文明
墓区烟雾弥漫。3月31日,清明节前夕,滁州市民纷纷前往公墓祭祀已故亲人。当日,在琅琊山公墓,大约有3万人前往扫墓,多数群众都以文明节俭的方式,鲜花一束寄哀思。但是,祭祀活动中也有不和谐的现象出现,少数群众大量燃烧实物等祭品,致使墓区烟熏火燎,此举与宁静的公墓环境不相协调。(特约摄影王家国)
3月30日,岳西组织1.2万名青少年到烈士陵园祭奠。岳西是皖西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大别山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储青摄)3月31日,清明节前夕,芜湖市民纷纷前往公墓祭祀已故亲人。在龙华公墓,许多市民前往扫墓,多数群众都以文明节俭的方式,鲜花一束寄哀思。(水从泽摄)“鲜花一束寄哀思”。许多群众都以文明节俭的方式祭祀。图为一位老人手捧鲜花前往公墓祭祀故人。(特约摄影 王家国)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清明节前,黟县二中小学部少先大队组织少先队员到东岳山烈士纪念碑扫墓。二中小学部坚持每年组织四年级的学生前往纪念碑开展扫墓活动。同学们为烈士敬献了花圈和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大队辅导员方艳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部分烈士的英勇事迹,少先队员代表还在烈士墓前发言,决心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少先队员。(翟光满摄)
“鲜花一束寄哀思”。许多群众都以文明节俭的方式祭祀。图为一家三口手捧鲜花前往扫墓。(特约摄影王家国)清明前夕,濉溪县人武部组织官兵前往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参观,缅怀革命前辈丰功伟绩。(陈龙万 摄)
3月30日下午,安徽公安职业学院1200多名身着警服的师生在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园,举行缅怀公安英烈、祭奠瞻仰“警魂墙”仪式。(音卫东、朱明摄)3月30日,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组织新党员来到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张国文 摄)
3月31日,淮南市民利用休息日,纷纷前往公墓祭祀已故亲人。笔者在古战场的淮南八山下的一个公墓里见到,有数以千计的人前往扫墓,整个公墓里硝烟弥漫,鞭炮声此起彼伏,整个墓区仿佛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古战场。(易如)
图为燃烧纸钱烟熏火燎。3月31日,清明节前夕,滁州市民纷纷前往公墓祭祀已故亲人。 两位祭祀者燃烧崭新衣物祭奠已故亲人。(王家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