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驻京记者程福俊)国家发改委昨天通报了2006年全国价格举报情况。2006年,全国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共受理价格举报咨询55.9万件,查处价格举报违法案件5.1万件,退还消费者1.9亿元,上缴财政1.1亿元。
价格举报案件总体下降
与2005年相比,8个热点行业的价格举报案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01年至2006年6年中,教育收费有5年在各类价格举报中位居第一,1年位居第二;医药价格1年位居第一,3年第二,2年第三,一直是群众举报热点。但从2004年开始,这两个行业的价格举报案件数量均持续下降。2006年全国共查处教育乱收费举报案件10712件,比2005年下降19.15%;查处医药价格举报案件6319件,比2005年下降9.13%。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环保等行政机关收费秩序逐步好转,举报案件均有较大幅度下降。电、水和旅游价格举报案件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热点问题集中在五大行业
教育、交通运输、医药、房地产及物业管理、电信位居查处举报案件的前五位,合计约3.4万件,占案件总数的66%。群众反映这些行业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收费:不执行“三限”政策违规收取择校费、赞助费,“一费制”外自立项目乱收费,以改制为名举办“校中校”、“校中班”乱收费;交通运输价格:大中城市机动车停放乱收费、春节期间公路客运车票乱涨价、乱收过路过桥费、交通事故施救过程中拖车、牵引高收费;医药价格:医院分解项目收费,重复收取一次性材料费,对病人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高收费,大处方、药价高、看病贵;房地产价格及物业收费:物业公司以装修保证金名义变相收费,中介公司、经纪人超标准收费或擅自收取担保金,“黑中介”屡禁不止,乱收费服务差或者只收费不服务;电信价格:电信服务“优惠”、“套餐”泛滥,虚假优惠、隐瞒价格附加条件、商业广告占用用户付费时间等。群众举报较多的其他问题是:有的管理部门把行政职能转移到中介组织,变相强制收费;一些加油站推迟降价或者提高标准出售成品油;商品零售企业在促销活动中采取虚构原价等手段欺诈消费者等等。根治乱收费需推进体制性改革根据群众反映可以看出,一些举报问题已是多年顽疾,甚至是查了又犯、犯了再查,属于“屡教不改”。因此仅靠查处价格违法行为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被举报人利益驱动的主观原因,但主要是存在教育资金投入不够、以药养医补充经费缺口、医疗收费标准偏低、经营体制垄断、行政权力规范不严等客观因素,需要通过推进体制性改革和调整相关政策加以根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