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试点安装出租车交接班方向牌为契机,昨天,南京客管部门召集市民、出租车驾驶员及政协委员等,就“如何缓解晚高峰打车难”展开讨论。市民代表大多认为“缓解打车难,交接班方向牌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但与会的出租车驾驶员却一致赞成“推行出租车交接班方向牌”。
市民姚亦峰也在会上表示,南京晚高峰打车难的问题存在多年,有不少车辆在晚上六七点钟以“交接班”为借口拒绝乘客搭乘。但对于晚高峰打车难来说,出租车交接班方向牌只是个形式。“缓解晚高峰打车难,还有出租车错时交接班等更多的举措,出租车交接班的时间也可考虑缩短到半个小时。”姚先生表示。 出租车司机:方向牌是双赢 与“昨天上午南京市民代表对出租车交接班方向牌持怀疑态度”截然不同的是,昨天下午出租车驾驶员代表对交接班方向牌发出了一片叫好声。中宇翔出租车公司的陈师傅上周参与了出租车交接班方向牌的试点,他的体验是“交接班方向牌是双赢”。陈师傅举了这样一串数字,试行出租车交接班方向牌的6天时间内,他总共做了13笔和交接班同方向的生意,总收入138元,平均每天26元,由于往常交接班时是空驶,相当于方向牌可带来690元左右的月增收。陈师傅认为“交接班方向牌不仅解决了一部分人的晚高峰打车难问题,同时让驾驶员交接班时顺路做笔生意,等于是双赢”。昨天参与讨论的出租车驾驶员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质疑 交接班方向牌是拒载的招牌?
而对于出租车交接班方向牌最大的疑义莫过于“方向牌将成为出租车拒载的招牌或者说幌子”。在昨天的座谈会上,市民蒋先生就表示,如果方向牌上的标示不具体,方向牌很可能成为出租车驾驶员拒载的理由。蒋先生担心的是,即使出租车挂了方向牌,但得知乘客的方向后不想带客的话,可以方向牌为借口拒载。 交接班方向牌能否缓解打车难?
南京此次试点出租车交接班方向牌的出发点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晚高峰打车难,但如果真正实行方向牌的话,可能恰恰与这一目的相悖。实行交接班方向牌后,原来定于中午、下午四五点钟交接班的出租车也有可能为了多做几笔生意集中到晚高峰交接班,从而减少了晚高峰期间出租车的总体供应量,与最初缓解打车难的目的背道而驰。而且即使挂了方向牌,大多数出租车在晚高峰时段,仍不愿意进入拥堵的新街口等地区,方向牌仍等同于虚设。 谁来监管出租车同向带客? 南京此前曾推出了错时交接班、不准出租车在晚高峰交接班等多项缓解打车难的举措,最后都不了了之。因为“晚高峰交接班”这一节点是万名出租车驾驶员慢慢摸索出来的经济规律,牵扯到白班和晚班驾驶员的利益划分等等,错时交接班等措施无法监管到位,也无法强制执行。而这次出租车交接班方向牌的试点,同样触动这一敏感神经。8000多辆出租车在交接班时,是否自觉地同向载客,如果以方向牌为幌子拒载,又如何取证等等,这都是南京客管部门目前还没有触及的问题。 试点 81辆试点出租车日增收26元
在昨天的讨论会上,在3月26日到4月1日期间,南京81辆出租车以新街口广场为基准点,分“城东—绿色、城西—白色、城南—红色、城北—黑色、城中—黄色”五个方向,试点交接班方向牌。从试点来看,在晚高峰交接班时段,81辆体验车在一周的体验时间内,每天在返程交班的路上,都有带上顺路客的经历,成功带客率达到95%以上。由于体验车所走的路线或交班地点的不同,车子带上顺路客的营运笔数呈不均匀态势,最多的有5笔业务,少的也有1笔业务,平均为2笔业务。体验车每天增加的营运收入人均为2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