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成都两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座谈会在成都举行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特派记者 周凡力 摄
“你们讲的都是真经,一般关系不会这么说。”昨天,“重庆·成都两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座谈会”在成都加州花园酒店举行。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以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成都市市长葛红林等领导参加座谈会。
李春城和葛红林当场向汪洋和王鸿举送上“真经”———两本《走城乡统筹科学发展之路》。
送真经
48小时内让困难人口就业
“你们城乡统筹搞得这么好,有没有什么成型的经验,给点真经哟。”在座谈会的双方互动交流上,汪洋现场向成都索要“真经”,两地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经济房头年申请次年住
汪洋:在解决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方面,你们有什么好的措施呢?
葛红林:在经济适用房方面,我们都是采取先申请的原则,只要是家庭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或者是双困家庭等均可申请。第一年申请,保证第二年能够拿到房子。
年投56亿支持城乡统筹
汪洋:你们在搞城乡统筹时,有没有专门的财政科目?
葛红林:市财政专门设立了城乡统筹科目,每年投入达56亿元。
汪洋:土地功能是如何转变调整的?
葛红林:土地主要是向规模经营发展,目前成都市的600多万亩耕地中,200多万亩都实现了规模化集约经营。
黄奇帆:在农业产业及城乡统筹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葛红林:到2010年,成都市规划将有60%的土地要实现集约化经营的目标,这就要求要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转移的人数约60万左右,这对城市发展压力也很大。
年缴40元可救助8万元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还传授了成都市推出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比如,全市开办了少儿住院医疗救助金,儿童每年只需缴40元钱,就能保证8万元的重大疾病救助。互助金设立2年多来,参加人数已达120万人,参加率达87.3%。
困难人口全部实名登记
葛红林称:“对单亲家庭、零就业家庭、特困家庭,以及残疾人家庭,只要提出就业申请,我们都将在48小时内解决就业。”从去年开始成都市就投入3000多人,对全市的每个家庭实行了就业调查,全部采取实名登记制,保证对全市就业情况有较准确的了解。
学什么
灵活招商弥补重庆引资“短板”
“重庆纵向比发展很快,但横向比,尤其是与成都市相比,在许多方面都还有较大差距。”汪洋在座谈会上表示,此次来四川考察主要学习到了四个方面的经验。
城乡统筹贯穿工作部署
差距:葛红林介绍,医疗卫生方面,成都市在每个村建起卫生所,形成统一的药品配送体系。教育发展方面,在全市按标准化建设的方式,对农村学校进行统一改造,使城乡教育资源站在同一个平台上。
学什么
:汪洋指出,成都坚持把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市民与农民置于同等的地位,把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贯穿于发展规划、工作部署、政绩考核等具体工作中,措施比重庆得力。
文化元素渗透城市规划
差距:“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市的形象宣传定位深入人心。葛红林介绍,成都非常重视在城市建设、城市宣传等方面体现蜀文化的特色。
学什么
:汪洋指出,这种运用现代规划理念和功能构建,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挖掘的做法,值得重庆很好地学习。
大力服务吸引500强企业
差距: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在成都已有108家,而在重庆仅有71家。葛红林介绍,吸引外资主要是从基础设施配套和软件服务上加大力度。
学什么
:汪洋指出,成都采取更为务实灵活的招商引资政策,效果明显。而对外开放,对重庆来说还是一块“短板”,这是我们要加快发展面临的一大课题。
学习成都崇文重教
差距: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成都位居28位,而重庆列40位。成都排名靠前,主要就是注重科教、卫生、文化等软实力因素。
学什么
:汪洋指出,通过此次考察学习,重庆更需要学习成都崇文重教、平和友善、开放包容的精神,培育具有重庆特色的人文精神,全面提升新兴直辖市的软实力。
“4小时重庆”打造物流中心
“以前我们提‘8小时重庆’,现在重庆已经基本实现了,到2010年重庆就可以实现‘4小时重庆’。”座谈会上,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介绍重庆发展情况时透露。据了解,这里面既包括重庆到湖南、湖北等省的高速路,还包括奉节到巫溪的高速路。
花絮》
汪洋来渝先看《成渝口水战》
在座谈会上,李春城提到成渝口水战历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话音刚落,汪洋就打断他的话,笑着说:“我来重庆看的第一本书就是《成渝口水战》,对成渝之间的关系很关心,不过这种口水战没有必要。”
“重庆可在追赶你们哟”
汪洋书记微笑着提醒说:“成都在全国特大型城市中,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结构,都是发展得比较好的,不过我们重庆可也在追赶你们哟。”李春城书记也谦虚地表示:“成渝经济区的打造,就是要促进两地的相互追赶,在竞争与合作中,促进我们共同发展。”
记者手记》
学习合作内外合力助推成渝腾飞
“这是一次取经之行,是一次深化合作之旅。”昨天的座谈会上,汪洋书记多次提到这一句话。学习、合作,成为川渝之间共同的心声。学习态度更谦虚。不管语气还是态度,重庆和成都此次都表现得很谦虚,而且是发自内心向对方学习长处。学习目标更明确。我们到底是来学什么的,从市领导到各区县负责人,都非常明确,尤其是将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了重点,可以看出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哪儿,该补的东西是什么。学习是为了内部提升,合作是为了外部联动,我相信,内外结合必将推动成渝经济区的快速腾飞。本版稿件由本报特派记者 唐凯 陈龙华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