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尔加芙杯前的四国赛上,中国女足也负于了美国队 |
马良行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决策者都失误了,执行者再怎样拼搏,结果也是无济于事。”
撰稿/张 伟(记者)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断言:“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然而,中国女足主帅马良行却两次踏进了同一条河:两次下课,遭遇相同,他的世界都在那一刻突然静止。
当年,他踌躇满志
1997年,一个寒冷的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水电路的上海市体校,采访全国三连冠上海远东女足。
当时马良行给记者的感觉是,他属于知识型、“学院派”一类,平时的训练及临场指挥,都能找到他的理论依据。记者在随后对十多名女足队员的采访中,更是了解到马良行的与众不同的带队方法,马良行是以一种讲感情、同时也是讲科学从实际出发的模式来抓这支队伍的,他在全队营造了一个和睦相处的家庭式氛围,从而吸引了许多有志于女足运动发展的姑娘聚集到他的麾下。随后,记者采写的近万字的报告文学《绿茵巾帼魂》,发表在1997年1月6日的《文汇报》上。正是由于记者同马良行有过这次交往,记者多年来一直与女足保持着联系,一直深切关注着女足。
对于马良行其人,圈中历来说法不一。生活中,时髦的墨镜、超酷的T恤、香浓的咖啡,他是个绝对时尚的男人,加上稳重、冷峻的外表,长相又酷似日本影星高仓健。工作中,他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在队员中有着非凡的个人魅力。熟悉马良行的人都知道,他一直不喜欢别人称呼他教练,他更喜欢别人叫他小马,这也就难怪女足姑娘们说起主教练总是小马如何如何。
印象中,马良行是条硬汉。2001年,在中国女足最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主动要求接过了国家队这个“烫手”的教鞭,接过了一个风险大于荣誉的任务。马良行是个自信的人,他相信他有能力率领铿锵玫瑰走出低谷,重塑往日的辉煌。“我相信我是目前中国女足主教练最合适的人选。”这是马良行2002年冬天在广州集训期间说的一句话。从那时起,在人们的心中就树立了一个敢说的马良行形象,他从不遮遮掩掩。可是,遗憾的是他没有瑞典主帅多曼斯基那样充足的时间、宽松的环境。马良行更是个清醒的人,他心里清楚女足与世界的差距,也知道自己背负了国人多大的期望,知道失败不仅仅只是下课这么简单。
马良行在执教过程中,使人感到他有一种超脱的心态。马良行是这样理解米卢的“快乐足球”的:“重要的是学会如何面对胜负。”即使失败也不意味着一切都完了,明天太阳照样升起,生活还要继续,足球还要照踢。“但只要站在球场上,我们的目标就只有一个:战胜对手!”
就在上届世界杯赛脚步一天天地临近时,集训中的马良行常说的一句话是:别老想着世界杯赛,先干好每堂训练课的活!当队员表现不好或有所懈怠的时候,马良行会用沙哑的嗓音发出狮子般的咆哮:谁不好好练就回家去!毫无疑问,那时的马良行比谁都渴望胜利,因为他需要一个有分量的成绩成为他在中国女足大展宏图的砝码。然而,在上海风光无限的马良行来到国家队却发现“破冰之旅”是何等艰难。
上届世界杯赛,在中国女足的“福地”波特兰,女足姑娘被无情地挡在四强之外,面对着残酷的现实,马良行什么也没有说,他悄悄地走到了休息室黑板前,用心写下了几个大字:“你们仍然是我心目中最优秀的队员”,当时,全国亿万电视观众都看到了这一幕,顿时孙雯哭了,白洁、赵利红哭了,年轻的浦玮也哭了……看到十几位姑娘潸然泪下,此时依然微笑着的小马,眼泪却在心里流淌。在那一刻,浦玮更加敬重自己的恩师,因为在她看来:“只要大家的心在一起,再苦再难也能挺过去,总有一天中国玫瑰还将再绽放!”可是,在那一刻我们发现,信心满怀一路走来的马良行真的累了,从他的微笑中,人们感受到的不再是自信,而是无助和彷徨。
当一切都画上了句号,马良行的心中所有的压力也在一瞬间化为了无奈。马良行明白,在世界杯上惨遭重创将对中国女足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远非他一人可以扛得起。在小马心中,最觉得愧对的还是孙雯、白莉莉、赵利红等老队员,“她们付出了很多,我却没能力帮她们圆了这个世界冠军梦,很对不起”。
在告别世界杯之际,有记者曾问马良行:“4年后的世界杯还能看到你吗?”马良行目光充满坚定:“我希望再战一届世界杯。”然而回国后不久,马良行便遭遇下课的命运。
如今,他心灰意冷
2005年,机会再一次摆在他的面前,他也成为第一个吃回头草的国字号主帅。从球员,地方女足教练,到主教练,到国家女足主教练,再到地方男足主教练,用马良行自己的话说:“我赢得了除球员外各个阶段的竞争。”
马良行再次出山,但他再也没有老辣深厚的功力了,面对国内女足水平日渐萧条,后备力量青黄不接的现状,纵有三头六臂也无能为力。在去年年底的多哈亚运会女足半决赛中,输给朝鲜之后,马良行在新闻发布会上,那一声叹息道出了他的伤心和失望,但不管怎么说马良行对中国女足还是有信心的,用马良行的话说,“我从来不会向困难低头的”。
可是,马良行做梦也没有想到“文化人”李飞宇会成为他的“夺命书生”。如果说,4年前马良行的离去充满悲情,那么如今他的下课则让他深感“窝囊”。为此,他身边的朋友也感叹:“这又有什么办法,当年重用他的足协领导已经换了人。”
2007年新年伊始,对于马良行来说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先是来了一个李飞宇,接着袁帆被调整出国家队,马良行只好以退为进,抱病离开。马良行究竟有没有病?事后,有很多人都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马良行从来没有表态说自己病得多重,或者病得不重,但记者还是通过马良行的身边人了解到,马良行其实并没有大病。住院期间,他一般在下午5时左右离开医院,大约晚上10时回病房,他出去最大的可能是到外面吃饭或者回家看看。其实,马良行从血管瘤到心肌疲劳都是一个托词,这次托病只是马良行与足协权力斗争的一种手段。马良行原本打算通过这种手段,在球队内获得更多的权力,从而方便自己的执教。但没想到足协并不买账,而且将王海鸣推到了代理主教练的位置上。况且女足国家队在四国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更坚定了足协内部此前“地球缺了谁都转,女足缺了马良行也没事”的共识。足协已决意不用马良行,马良行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可是这事还没有完,在接下来的阿尔加芙杯和欧洲拉练赛上,中国女足一溃千里,顿时又有人指责中国女足教练水平不行。听到这些话,马良行直接把矛头指向了中国足球的决策者——足协。马良行认为,球队输球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教练组、球员、管理层人员,但更重要的是中国足协高层决策者的责任:“决策者都失误了,执行者再怎样拼搏,结果也是无济于事。”
记者最近拨通了已经退役、已经离开《新民晚报》体育部的孙雯的电话,她说她目前已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习,正在上海女足世界杯赛筹备组工作。记者还了解到,目前的马良行已经做好了离开国家队的准备,但是他偏偏就是不辞职,宁愿被中国足协解职,也不主动辞职。当谢亚龙和杨一民不厌其烦地劝他辞职时,马良行却反问:“我为什么要辞职?”令足协高官无语。在那一刻,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充满血性”的马良行。
不过,当马良行第二次下课,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的时候,他一定会想得更多。在这里,记者要摘用一段马良行的老朋友秦天先生送给他的一句话:现在你要保持你给外界一贯的硬汉印象,要拿得起放得下。还是那句老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有这样的心态,还怕什么呢?!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