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联手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
■本报记者 韩清华
为进一步促进川渝两地合作,打造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大幅提升成渝经济区在全国的影响力。4月2日,在成都召开的四川省、重庆市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正式签署。
为实现这一目标,川渝双方将五个方面的内容确定为共建重点:一是共同加快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共同构建区域一体化市场体系;三是共同引导经济区产业分工协作;四是共同构建城市群和城市连绵带;五是共同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观察人士指出,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川渝两地合作互利层次进一步加深。
合作亮点一:
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据四川省副省长王怀臣介绍,成渝经济区的定位是:将以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争取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共同将成渝经济区建成国家新的增长极,共同争取国家加大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在生产力布局上加大对这个地区的倾斜和支持,进一步承接国外及东部优先开发区的产业转移。
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认为,成渝经济区占西部面积的3%,人口占西部的25%,GDP占西部的26%,实力高于大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资源聚集好、产业基础好、城市基础好、要素功能好、发展潜力比较大,到2020年,GDP总量可以达到4.8万亿元,可占全国GDP的8%,将仅次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将是最有条件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的板块。
合作亮点二:
构建西部最大的城市连绵带
据王怀臣介绍,成渝经济区合作重点包括共同加快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构建区域一体化市场体系、共同引导经济区产业分工协作、共同构建城市群和城市连绵带、共同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合作中,将加快重庆市和成都市之间的快速客运专线铁路等点对点快速通道和区域环型快速通道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共同加强电网通道、水利、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充分发挥成、渝两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在分别构建和完善成、渝两个单核城市群的基础上,加快培育两省、市的若干紧密相连的大、中、小城市,共同构建西部最大的城市连绵带。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介绍说,目前国家正在修建上海—重庆—成都的高速铁路,设计时速为250公里,预计2009年至2010年建成通车,届时,成都到达重庆需要1个半小时左右;目前,四川和重庆正规划向铁道部提出再建一条成渝高速铁路,设计时速将提高到300公里,到时候,成都到重庆只需要1个小时。
合作亮点三:
成为西部大开发重要载体
“成都和重庆有很好的基础,通过共同努力争取国家支持,将成都、重庆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试验区。”王怀臣认为,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将有利于川渝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通过经济、产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承接国际和我国东部优先发展区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人口转移,成为承接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载体。四川省发改委主任解洪告诉记者,在共建成渝经济区过程中,将请国家发改委和中央有关部门编制规划,从而有利于合理进行产业配置和空间布局,使经济区成为西部开发战略的高地、西部投资的“洼地”。
据悉,《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的签署,是继2004年实施“川渝两地1+6合作协议”以来,川渝两省、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合作、联手发展的重要措施,今后,双方将建立起政府统筹协调、规划衔接引导、部门对口推进的工作机制。在今年5月左右,两省、市还将召开高层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