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据《成都日报》报道,以民营企业发达而闻名的浙江萧山区,再度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关注的焦点是一家位于该区的民营上市企业———杭萧钢构。突如其来的一份合同金额高达344.01亿元的“天价订单”,气势如虹的12个涨停板,把浙江上市公司———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
市场对于该股的质疑主要围绕两个焦点。344亿巨额订单是真还是假?公司股价飙升是否涉嫌内幕交易?
质疑不无道理。以这家30万吨的年产能和年主营业务收入仅15亿左右的企业,去接一个344亿元的订单而且按其公告中说的“施工合同工期二年内完工”,怎么看都像是“蛇吞象”。其二,即便真有其事,但项目政策风险、买家支付能力也让人担心。其三,中国国际基金公司只是一家私人公司,何以能承揽如此大项目?又何以分包给杭萧钢构?
就在公司股票从3月17日起停牌,证监会介入调查后,新华社发表调查性文章称,杭萧钢构涉嫌泄密。在今年2月12日,杭萧钢构年度总结大会上,公司董事长单银木发布了公司将介入一个“国外大项目”的重大内幕消息。从当天开始,杭萧钢构股价连续拉出10个涨停板。而公司在连续3个涨停板后,才披露了消息。
尽管在本周二,公司对新华社文章进行澄清,但澄而不清,依然遭到了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媒体的质疑。业内普遍认为,即使合同为真,但能否顺利履行合同存在风险;其次,其信息披露不一致,相关利益者进行炒作嫌疑很大。股价将何去何从?
据报道,怕招架不住,最近该公司的管理层干脆唱起了“空城计”。公司董秘和证券事务代表的手机要么不接,要么就是转入秘书台,让人们继续“雾里看花”。344亿大单究竟是实质性题材,还是又一个“银广夏”事件的翻版?我们不得而知。
而自3月21日证监会正式表态进行调查后,在调查结果没有出来的情况下,该股复牌交易也引起了市场的担心。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杭萧钢构的短期走势有提前消化中期利好之嫌,但中期利好能否实现与巨额合同的执行力度有很大关系。公司目前收到的第一笔材料款金额近5000万元,只占全部合同总额的0.14%,其不确定性是普通投资者追涨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最好不要盲目地追涨。
从近10个交易日的成交量看,庄家应还有一半筹码在手上,而前日成交量约为3月16日的一半,如此推测,庄家至少还有1/4左右的筹码等待出手。人们在质疑杭萧钢构“天价订单”的同时,也希望证监会严格把关,不查个水落石出,不宜让其匆匆复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