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闸改建——由中国地质工程集团苏州分公司承建
故黄河清淤
军民共建故黄河
3月的徐州,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一度达到零下5度,而徐州市区故黄河综合整治工地却正干得热火朝天。日前,笔者一行来到故黄河整治工地采访,恰逢徐州市水利局冯正刚局长在工地现场办公,我们就徐州故黄河综合整治等有关水利建设情况,对他进行了采访。
冯正刚局长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故黄河综合整治的背景:“从秦汉时期开始到民国年间,在黄河主流或支流流经徐州的2000多年间,黄河屡屡决口,徐州共发生过水涝灾害445次,每次决口,都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悲剧。
目前正在治理的故黄河是黄河于1855年北徙后在我市留下的一条悬河,横穿我市城区,市区段全长16.4公里,是市区一条主要防洪排涝河道,最高洪水位38.5米,高出市区地面6—7米。徐州市民形象的说,故黄河是悬在市民头上的‘大水缸’。这个‘大水缸’1963年、1982年曾两度出险,使市区遭受了严重损失。市区段故黄河这种防洪标准不高,加之水环境相对较差的状况,同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不适应,长期以来,群众反映强烈,要求治理的愿望十分迫切。为顺应民意,2006年初我市市委、市政府决定一定要实施事关我市城区100多万人民民生问题的故黄河防洪保安综合整治工程。”
徐州市委、市政府拍板决定实施故黄河综合整治工程后,从2006年初开始,担负这项造福百万徐州人民工程重任的市水利局,迅速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门工作机构,邀请河海大学环境学院一同进行细致勘察和周密研究,共同制订出了市区故黄河综合整治水景观设计方案。冯正刚局长介绍说:“在故黄河整治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一改过去仅靠工程控制洪水的思路,根据城市市民的民生需求,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路子,遵循‘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理念,既满足河道行洪能力的要求,又结合开发河流综合生态功能,使河床变深、两岸变绿、河水变清,达到人水和谐,水环境和城市环境变得更为舒适,形成颇具魅力的水边环境。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水安全工程,按100年一遇防洪、2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整治河道,拆除重建李庄闸等配套建筑物;二是景观工程,全线进行园林绿化,建设广场、轩、亭、廊等景点工程;三是文化工程,定位于‘河流文化与人类文明’这一主题,通过9个文化景点建设,将故黄河的历史传说、河流变迁、影响深远的人物事件、民俗民风等,以不同的艺术手法,融入到绿化景观中;四是亮化工程,以环保、节能、美化为目标,进行全线亮化,艺术性展现故黄河的魅力,让沉睡多年的故黄河焕发新的生机。”
为了使故黄河整治工程更能充分的体现民意,冯正刚局长介绍了他们的做法:“整治方案完成后,我们首先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规划、建设、园林等部门的意见,然后通过新闻媒体,开通热线,广泛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反馈信息,我们认真修改,形成目前正在实施的工程建设方案。2006年3月25日,省委书记李源潮在市委书记徐鸣等同志的陪同下,亲临故黄河综治工地视察,在详细听取情况汇报后认为‘设计方案很好’,要求把工程建设好、管理好,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故黄河综合整治工程一定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科学检验、群众检验,打造一个让全市人民放心的精品工程。”在谈到工程的具体实施时,冯正刚局长斩钉截铁地说。他说:“为使工程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市水利部门面向全国公开招标,一批在国内实力较强和知名度较高的一流企业中标。实施过程中,2000余名技术骨干和施工人员会战在工地上,300余台(套)现代化的施工机械昼夜作业,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争分夺秒抢赶工程进度。与此同时,严格各项建设程序,工程监理人员活跃在工地的各个岗位,进场材料批批把关,施工项目个个检查。经过周密的组织,至2006年底,按计划完成故黄河综合整治中的河道清淤、护坡、游步道建设等一、二期工程。目前我们正紧张进行绿化、亮化、文化工程建设,同时市区上下游段治理也在紧锣密鼓进行,预计所有工程,将在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听着冯正刚局长的介绍,感受着故黄河建设工地热火朝天的场景,我们仿佛看到徐州故黄河美丽的倩影正款款走来。可以想象,工程全部完成的未来3个多月后,在具有清爽的河流、幽雅的驳岸的故黄河畔,可以看到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夜晚,多彩霓虹灯映照下的故黄河,波光粼粼,轻舟荡漾,树影婆娑,静谧安详。岸上,情侣们在漫步,票友们在铿锵,上百名市民在健身广场翩翩起舞……赵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