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街头做织补活的王大姐说:我们不侵街占道、不影响卫生,城管人员也都能理解我们,给了我们一个宽松的环境。
流动摊点停停走走,卖货时也得防着稽查人员。卖手链利很低,赵大姐中午往往一碗面皮对付。
在秦皇岛市建国路街边花园旁,有一些由中老年人支起来的小理发摊在这里出摊的大多是下岗的老兄弟姐妹,没啥别的特长,只靠这贴补家用。
统筹:本报记者 胡印斌
执行:本报燕赵新闻部
摄影:本报记者 刘光昱
◎策划前言
城市应该有序更友善
涂涂
按照大家比较公认的理解,城市是指那些“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人类活动区域。
可见,“城市”能够成为一个特定的形态,大概与其所承担的商业交易功能不无关系。
自从我国城市化提速以来,面对蜂拥入城的各种人群,城市管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摊贩为了生计而奔波在城市的街头,城管为了工作而不知疲倦地穿行街头。城管与摊贩,似乎就是天生的对立关系,如何妥善解决这一矛盾,是当今城市管理者必须直面的课题。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上海市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而我省的石家庄市、邢台市也先后向街头摊贩“有限解禁”,“允许部分街道摆摊设点”的人性化城市管理措施逐渐出台。
这样的举措,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对于普通民众的友善表情,也感受到了管理者的执政善意;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我省还有许多城市对此保持冷静态度,街道上摆摊设点依然被视为禁区。在此,我们的记者从省内各城市采撷来当地的现状,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报道,呼吁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尊重民生、越来越多地呵护弱势民众,在此前提下,让我们的城市文明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有序。
◎标本
本报驻邢台记者 张会武
邢台:部分街道允许摆摊设点
从今年3月份开始,随着“允许部分街道摆摊设点”等人性化措施的出台,城管与商贩之间“猫捉鼠、鼠戏猫”的荒诞剧有望在邢台街头逐渐消失。
虽然我们现在尚不能估计该政策最终的效果如何,但从城市管理细节的角度来看,它毕竟是这个城市的理性转身。
小商贩:“不再见制服就跑”
4月1日上午,邢台市桥西区五中街五中学校门口附近,一辆相对破旧的三轮车,上面摆着做“鸡蛋灌饼”的所有原材料,旁边正在忙碌的是三轮车的男主人张师傅。张师傅讲,他来自陕西,在这里“做生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我和妻子一起干,我做饼,妻子负责打包和收款。”张师傅说:“每天凌晨5点钟起床,和面、备菜、调酱……。早上六七点钟,赶到五中街。”由于许多上班的人和学生早餐都来不及自己做,所以张师傅的生意还算不错。
“但是原先城管会查我们,所以必须提高警惕,如果发现(城管)了,蹬车就跑。”说此话时,张师傅眼里流露出一份淳朴的狡黠。但从今年3月份起,张师傅忐忑不安的心终于一块石头落了地,“政府说,这一路段考虑到现实需求,允许摆摊设点了,但前提是必须在统一时间,指定区域内。”
见到城管可以不跑的还有郑大妈,年届六旬的她经常在桥东红星东街卖菜,“原先在街中心摊开塑料布,摆上白菜、韭菜就卖,虽然咱清楚占道影响交通,但成本低呀。”成本低廉换来的却是城管执法人员的严格执法,“一见到穿制服的,卷起来就跑。”如今的郑大妈,只要在划定的红线以内,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吆喝着卖菜了,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农贸市场建成之前。
管理者:“先疏后堵再规范”
“针对马路市场,我们之前的做法就是单纯靠取缔和突击整治,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容易引起执法纠纷和社会矛盾,形成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恶性循环。”邢台市城管局市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苏勇介绍说,“从实际出发,我们决定将城市道路按照严管街道、疏导街道、市场街道分级管理。”
按此标准,邢台市除对钢铁路、冶金路等10条严管街道,实行重点监控,最大限度地消除占道经营行为外,对五中街、育才路等疏导街道,在不影响市容市貌和正常通行的前提下,适当地在统一地点、统一时间,安排修补摊、早点摊、擦鞋摊等便民利民摊点,并安排专人定时定点地进行管理监督。同时,要严格禁止占道严重、有损市容市貌的现象发生。在市场建设尚未完善之前,临时设置部分市场街道,各经营户一律在便道上经营,实现划线管理,规范有序。
对于允许摆摊设点的部分街道,更为细化的标准则是,如果便道足够宽,就建设彩钢板房,外留1.8米的便道;便道稍宽,就搭建简易货架;很窄的,就在路面上画上红线,只许在红线内经营。“邢台的市场建设历史欠账太多,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走的是先疏后堵再规范的路径。”
进退取舍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收费问题”,邢台市城管局市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苏勇坦言,对于规范的每一个商户,“我们都要颁发便民市场摊位占道许可证,费用的收取都由市场中心统一代理。”
费用的统一代理就会触及到部分部门或个人的利益,“包括社会人员的收费和门店的隐性收费。”当然,也有市民感到不理解,“商贩占便道经营会影响我们的出行。”
“但是,我们的收费是为了避免商户们其余更多的额外交费,小区域的出行不便带来的是大空间的改善,允许摆摊设点是目前的一种过渡性措施,3到5年后,最终实现占路摊贩划行归市、退路进场的目标。”
就此现象,有说:城管与小商小贩、市容与民生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邢台市允许部分路段摆摊设点,体现了政府执法疏导相结合的善治思维。也有人认为,小摊小贩的存在,基于民生的希求:摊贩及其家人需要生存,百姓需要便利。从这个角度讲,该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对民意的尊重。
4月2日上午,记者在对邢台部分街道采访时发现,在城管执法人员不在的情况下,占道经营时有发生,而更多的商贩对于执法者的态度也时有诟病。同时,许多商贩对于如今推行的政策不是很清楚。也许,在好的游戏规则出台之后,除了宣传之外,引导摊贩强化对游戏规则的内心确认以及让城管人员慎用自由裁量权,都显得格外重要。
◎治道
本报驻衡水记者 孟宪峰
衡水:5000个街头摊贩安慰民生
“衡水不存在要不要街头摆摊的问题,事实上,衡水城区没有一处院落式商品零售市场,衡水的市场都在街道上,能没有街头摊贩吗?”4月3日,衡水市城建监察支队支队长刘振利这样描述衡水的街头摊贩问题。
高峰期5000个街头摊贩
4月2日下午2时许,衡水市康宁街南头吉美超市附近,吕女士正在街道东侧自己的摊位处大口地吃着方便面,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从她眼前面无表情地走过,偶尔有人停下来打听一下货物的价钱,运气好,吕女士还能卖出一两元的商品。
2001年,吕女士从当地一家食品厂下岗后,就开始在这儿摆摊做生意,卖些鞋袜、挂件等日常用品。吕女士说,因为摊位固定,占地又多,她每月要向城管交100元的占地费,这在她每月的收入中占的比重很大。
经城管部门粗略统计,在衡水市区街头,固定摊贩和流动摊贩平时约有3000多家,而到逢年过节的高峰期,则会猛增到5000多家,商贩们卖红薯、卖煎饼、卖糖葫芦、卖衣物挂件……,满足着衡水市民一些最基本的消费需求。
衡水不封杀街头摊贩
这些年,随着政府拉大城市框架政策的实施,衡水城市化进展迅速,很多农民还没有来得及调整心态,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身份也在一夜之间由农民变成了市民,他们所在的村庄也眨眼间淹没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
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他们中的很多人,连同很多下岗职工、生活困难群体,纷纷加入到街头摊贩的行列,可能一辆三轮车,一个生火的炉子,甚至臂弯里的一个竹篮,都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他们起早贪黑,东奔西走,大声地叫卖,不倦地出摊,用最简单的方式养家糊口。
衡水是一座宽容的城市,它没有无视基层市民的生活状态,通过封杀街头摊贩来保证一座城市表面的干净、整洁、有序。正如一位城市管理者所言:民生是第一位的,人民的幸福指数是第一位的,否则,再高的楼,再宽的路,又有什么用?
街头摊贩不能任意而为
允许街头摊贩存在并不等于放任他们,实际上,城市毕竟是城市,城市的运转和发展需要街头摊贩自觉地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摆摊,而不是杂乱无序、见缝插针、随意而为。街头摊贩应遵守城市的公共秩序,来保障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广大市民的公共利益。
衡水的报社街、康宁街、自强街等,向来是街头摊贩的聚集地,乱摆乱放、私搭乱建等情况相当严重,摊贩们不仅挤占马路牙子、盲道、人行道,甚至在马路中间另摆起一排摊位,人潮汹涌中,这些道路已基本失去了交通功能,引得过往行人怨声载道。
2006年底,衡水市组织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门对这些街道进行了清理,重新完善了道路的基本设施,并规定摊贩必须退到路缘石以上一米处,清理过后,这些街道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受到了市民的称赞。
街头摊贩管理乱中求治
衡水城建监察支队支队长刘振利坦言,城管做的只是表面文章,是治标不治本,是“乱”的转移。他说,衡水很多街道对摊贩的容纳能力已饱和,情况往往是,城管队员集中清理了一条很乱的街道,摊贩就会跑到另一条街道上,这样另一条街道又乱了起来。
但是街头摊贩还是要进行管理的,衡水城管部门近期就划定了10条便道允许摊位经营的路段,包括自强街、康宁街、报社街、中华大街、大庆东路、新华东路、河东区路段、庆丰街、站前路、问津街,以上路段实行经营摊位许可登记制度,摊位有偿使用,其余路段便道禁止并取缔街头摊点。
衡水城管部门规定,占便道经营行为只适合小本经营、规模较小的商户,城管部门根据所占便道的四界,测量实际占地面积,进行管理和收费,收费标准为:每平方米每天0.4元,摊贩必须将商品摆放于路缘石以上,距路缘石至少1米远。
街头摊贩需要系统管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城区设置多个院落式市场,可以明显降低街头摊贩的数量。然而,记者了解到,衡水城区没有规划这样的市场,或者规划了又挪作他用,即便是新建设的开发区,摊贩们也集中在马路市场上,这不能不说是衡水城区规划的遗憾。
另据了解,衡水新规划的城区和街道几乎都有门店,而有门店的地方容易出现街头摊贩,所以规划部门在进行城区规划时,特意规划几条不留门店或少留门店的街道,避开无所不在的商业利益,形成一个街头摊贩不能近前的“场”,这对街头摊贩的合理布局也是有好处的。刘振利告诉记者,城市的街头摊贩是需要系统管理的,这就需要成立由城管、工商、规划、公安等多部门参与的综合执法局,可是据他了解,目前全省只剩下衡水和张家口两个市还没有这样的机构。
◎个案
本报驻张家口记者 张岩
张家口:摊贩治理,堵也难,疏也难
在张家口市城管部门2006年工作总结中,记者看到了这样的信息:2006年,张家口市开展了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共计出动人员2000余人次,清理违章占道经营摊点5000余处、流动商贩2500余个;取缔店外店、马路工厂2550处;暂扣违章车辆200余辆;取缔露天烧烤400余处;规范冰糕摊点30个;拆除乱搭乱建55处。
虽然数字统计看起来非常可观,但是城管部门在谈起街头商贩治理工作时并不乐观。张家口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王志强说,街头摊贩治理起来比较困难,主要问题是在执法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而且现在又有了《物权法》,执法人员不能轻易扣留商贩的私人物品,只能对其进行规劝清理。事实往往是商贩与执法人员打着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游击战。
据了解,该市城管执法的主要依据是张家口市人民政府1999年6月颁布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细则》,一些条款的规定不是很明确,现在已经很难满足执法的需要了。
王志强介绍说,目前,张家口市的主要街道基本上禁止了街头商贩,并且在主要地段采取了守街行动,例如在解放桥和东方路桥过往行人密集的地方,专门派了一个中队10名队员全天蹲点治理。对于其他街道的治理主要采取的是疏导的办法,即把附近的商贩集中到一个市场里经营。
据介绍,疏导的办法起到的效果也不大,现在张家口的市场基本上都饱和了,没有空位接受众多的街头商贩;另外,这些街头商贩一般都来自周边县里,做的也都是小本生意,他们也不愿意因进入市场而交一笔数额不小的管理费和租金,城管和他们的游击战还得继续打下去。
有当地人士认为,要想彻底解决街头商贩问题,必须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政府应该投入资金,多建一些市场,降低商贩进入市场的各种费用,这才是根本之道。
◎现场
本报驻承德记者 陈宝云
承德:堵疏结合方便民生
1999年,承德李先生成了下岗人员。面对全家人无助的眼神,李先生选择了摆摊卖水果。
他买了辆人力三轮车,用来运货和充当摊位。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但收益足够一家人过上较为殷实的生活。对于这几年的生活,李先生觉得最难的并不是风里来雨里去,而是头些年时刻提心吊胆躲城管的经历,“查得严时,我们为了观察有没有执法人员,算错账是常有的事。”近两年,随着政府放宽限制街边摆摊政策,李先生做起生意来舒坦多了,“只要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注意维护好市容,一切都很‘和谐’”。
石洞子沟是目前承德市区交通最拥挤的街道,一到下班时刻,车辆就会排成长队,“步行都能超过奔驰宝马”成了当地市民的一句笑谈。前段时间,好多人纷纷把这种现象归咎于街边一个挨一个的摊位,但通过对摊位的治理后发现,治理摊位并没有改变堵车现象,反而给一些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一位大爷告诉记者,这条街上住了至少4万多人,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农产品市场,“如果真把这些摊位全部取消了,恐怕买菜都要成问题了。”
承德市城管局姜局长告诉记者,承德城市小,市场少,并且近郊人口比重大,他们在执法时也发现,过去单纯的强制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他们现在主要采取疏堵结合办法,“严控一级路,二级路在不影响交通和市容的情况下,安排一些特殊人群摆设摊位,在三级路和一些小区、小巷内安排了一些便民市场,方便市民生活。”
据姜局长介绍,目前承德市区大约有5000多个街边摊位,主要由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进城农民经营,整个市场状况比前几年显得有序多了。
在采访时记者还看到,一些新建的小区周围很难找到与其配套的便民市场。长期受街边摊位的叫喊声影响的东园林小区的居民告诉记者,该小区不久就要进行拆迁了,“希望以后规划时,能有专门社区市场,不然附近摊位扰民的问题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
◎声音
本报驻保定记者 张娜
保定:“我们也期待安稳的生活!”
“在这里烤羊肉串儿已经五六年了,虽然是街边的小摊儿,这些年也形成了许多熟客,我是不会轻易换地方的!”
老胡自从下岗后,就和妻子在街边做起了烤羊肉串的买卖,以这些收入来供两个上大学的孩子,并供养着两个老人。“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可能是我这里味道好价格便宜吧,回头客很多,我们的收入也不错!”对老胡来讲,最怕的就是城管来查,为了生计也只好是打游击战。
无论冬夏,已经快60岁的张大妈每天晚上都要骑着三轮车到街边卖袜子、手套等小物件。问她为什么这么辛苦,“谁不愿意在家里看看电视、休息会儿呀!可是家里有个出车祸残废了的儿子,一家人只有老伴儿几百元的退休金,没办法呀!”
目前,保定市还存在着一些马路市场,有些是多年来形成的市场,有些是规定时间的早市。再有就是像老胡和张大妈他们这样夜间经营的街头小贩儿。每年保定也对这些街头摊贩进行整治,但是因为多种原因,街头的摊贩还是依然顽强地存在着。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告诉记者:“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话,其实没有多少人会关注他们(指街头摊贩)的生活状态,更没有人在这些小摊点买东西的时候,看到他们背后对于生活的抗争和努力!”
“人家也是不容易呀,我看只要不影响交通,咱们就都睁一眼闭一眼就行了,谁都不容易呀!”保定市民王大爷的话代表了大部分接受采访者的观点。
◎状态
本报驻邯郸记者 陈正
邯郸:与城管周旋的人生
凌晨6时,来自河南的小米准时摆上了自己的早餐摊点,她在这里已经做了近两年的早餐生意,周边的居民已经习惯了吃她准备的早餐,所以小米的生意很红火。“不怕生意难做,就怕城管来查。”小米说。
“来到城里也是混口饭吃,现在生意还行,但是一被城管查着就难说了,托人找关系不说,生意也要耽误好几天。没办法,看见就跑呗,可不能被抓住。”小米的话带着一丝急促。在小米的身边,来自邯郸大名县的老王摆了个水果摊,“看到城管后,要镇静,先把自己的秤呀、包呀之类的东西藏好,瞅准机会赶紧跑。唉!谁也不愿意这样,没办法,家里还有几张吃饭的嘴,混口饭吃。”老王的斗争经验很丰富,生活的艰难让这个来自农村的中年汉子看上去有些苍老。
在邯郸市城管局的网站上,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字:春节后,邯郸市城管支队共计清理店外经营18890余处,清理流动摊点17360余个,清理店外摆放7970余次,清理乱栽乱挂灯箱牌子3390余块,清理马路加工制作852处,清理露天洗车130余次。看来,目前的邯郸市还是执行以前的城市管理政策。对于街头流动商贩,市民的反映是爱恨交织。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行人,多数人都表示生活中难以离开街头的流动商贩,因为这些商贩的存在让城市生活多了不少便利。但是也有一部分接受采访的市民对放开管制后的街头卫生和交通表示忧虑,“对这些商贩既不能简单清除,又不能不加管制,如何很好地疏堵结合是城市管理部门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市民赵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