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产生第一桶金
2007年2月,在北京东三环建外SOHO写字楼18层,记者见到了北京加加宏兴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年仅28岁的总裁陈袁。
“公司进行的集资行为是否经过相关部门批准?” 面对记者的提问,陈袁表示他们采取的是自愿加盟的方式,没有哪条法规要求必须通过谁批准,他们的经营模式只是一种手段,无法保证13亿人都满意。
记者询问陈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人民银行相关规定,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加加公司”的集资对象也是不特定人群,这如何解释?陈袁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他们公司是保健品行业的一个新事物,难免会有人产生误会和不解。
记者问入股的基本特征是风险共担,而为何加加公司的返还比例是固定的?陈袁说他们给老年人返还的是承包费,不是利息,所以是固定的。对于出资证明书多于注册资金的问题,陈袁表示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前期可能有的,但只是个别现象。
“如果说是咱们在吸收股东成立公司然后承包,那为何这些‘股东’都是老年人呢?”记者问。陈袁说他们的大部分股东确实都是老年人,是因为这些老年人“精力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记者询问目前加加公司有多少这样的股东时,陈袁没有明确回答,只是说“根据资金多少来定”。
记者问陈袁“股东”所成立的新公司名字是统一的还是各不相同,对方表示基本上都是不同的,同时给记者出具了陕西咸阳一名客户的“出资证明书”,记者看到上面盖着“咸阳xx西兰健康服务公司”的公章。记者询问新公司的法人代表如何产生,对方表示一般来说出资最多的人就成为法人代表。记者又问:“这些老年人的资金都占满了新公司的注册资金,那么‘加加’还有权利发放股权吗?新成立公司为何还要受‘加加’的支配呢?”陈袁则说,这些公司使用了“加加”的品牌和模式,所以“加加”应当有支配权。
“既然是股东自愿投资,为何加加公司还采取农家乐模式的会议营销方式?”对记者的不解对方表示:“现在的模式已经改变,一些事情都是2006年5月前的事了。”然而,四川梁女士的遭遇显示,陈袁的这番话难以自圆其说。
“如果我有10个亿的第一桶金,我还找这些人干什么,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连锁店,所以资金只能来自企业外部。”陈袁最后这样告诉记者。
“加加”模式隐蔽性极强
北京市金朔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学明表示,如果“加加公司”采取了“后账补前账”的方式,即用后面收来的钱补前面投资者的利息,那么就有非法集资的嫌疑。凡是未经国家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均属非法。根据这个标准,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变相吸收社会公众存款的现象,如高新农业开发、庄园开发、旺铺返租等,只要未经有关金融监管单位依法批准,即为非法集资。
一位业内人士在分析了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后表示,加加公司吸纳资金的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目标是中老年人;二是借合作办公司以支付承包费为名返还固定比例的利息;三是有掩人耳目的项目保健品超市,但公司员工的主要工作却是招集中老年人“搞活动”、“上课”。这种集资模式与以往不同之处便是成立新公司,然后将高额利息以承包费名义发给所谓的“股东”,所以有很强的隐蔽性,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这种高回报的变相集资,资金链断裂是不可避免的,将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严肃查处。最近的一些案件显示,非法集资的幕后老板都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这种现象值得人们深思。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