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广州发生麦当劳、肯德基支付给小时工的工资低于最低标准事件后,又相继曝出太原、福州等10余个城市的麦当劳、肯德基同样存在违规用工问题。而许多读者在看到晨报昨天的报道之后也纷纷来电投诉上海的必胜客和喜士多等企业存在类似问题。
作为劳动者权益的“代言人”,工会组织对此事件的态度无疑令人关注。几乎在第一时间,全国总工会即明确表示要求广东省总工会等共同纠正这些企业的违法行为,补发员工的工资。同时,还要求各地工会积极协助当地劳动部门依法对麦当劳、肯德基等企业的用工行为展开检查。全总保障工作部部长李守镇强调将支持劳动者遵循法律渠道解决问题,“必要时工会的法律援助中心将无偿给予法律援助。”通过这些清晰和积极的表态,我们明显感到,以往职能较为模糊的工会组织正在转变思路,换句话说,就是开始进入其应该扮演的“角色”了。
如果把全总比作“大”工会的话,那么每个企业的工会就是一个个“小”工会。对于劳动者来说,最能够依靠、同时也最能发挥实际作用的,往往还是这些“小”工会。然而,它们的运作情况却不能使人乐观,尤其在外企领域,工会职能的缺失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权威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国96550家外资企业的工会组建率仅为63.6%,这意味着还有超过三成的外企员工在发生劳资纠纷时得不到工会的支持。而在涉及此事件的企业中,就有一家企业至今仍未建立工会。即便是有工会的企业,其工会在扮演劳方“代言人”的过程中是否尽职尽责也存在疑问,否则,这两天集中爆发的工资纠纷事件未必没有提早解决的可能。当然,工会在劳资关系中起到的作用毕竟只是一部分。回过头来看麦当劳、肯德基违规用工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劳动者个体维权意识的薄弱、一些企业打“擦边球”的行为,乃至劳动保障部门监管力度的不足,都是纠纷最终发生的原因。我们希望这起已经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典型事件能够为相关各个环节提供一个改进自身的契机,从而使一整套健全的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变得可期。作者:晨报记者李艳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