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一能救他的人”
温州、衢州两位年轻妈妈昨捐献造血干细胞
本报记者 吴亚芬/文 徐彦/摄
昨日的杭城阳光明媚,和西子湖一样柔美的,是两名来自温州和衢州的美女,她们都是31岁,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我是惟一能救他的人”
昨天下午,省中医院血液中心病房,记者首先见到了正在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温州女子陈蓓蓓(化名)。陪在她身边的,是爱人胡先生和妈妈、阿姨。
谈到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初衷,蓓蓓说:“是因为一则电视新闻。”讲的是一位白血病患者在接受骨髓移植后获得新生的故事。“当时很感动,电视里哭成一片,我也跟着哭了。”这让蓓蓓意识到:“或许,我就是世界上那个惟一可以救他的人。”
去年3月30日,省红十字会到温州召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蓓蓓一个人悄悄跑去报了名。
“能救别人总是好事”
去年11月,蓓蓓接到了温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她配对成功了。当时蓓蓓愣了一下,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会吧?”她没想到这么快。那天中午,没和家人商量,蓓蓓就赶到红十字会答应捐献。
晚上回家,蓓蓓一句“要捐骨髓”的话,让正一起吃饭的全家人呆住了。“一开始我们当然反对,主要是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因为她平时体质就弱。”蓓蓓的爱人告诉记者。
蓓蓓想了很多“招”,一开始总跟家人说,高分辨配型不一定能成功,所以不一定会捐,大家反对不那么激烈了。她又开始有意识地给家人“洗脑”,时不时冒出一句“能救别人一条命啊”之类的话。
渐渐地家人也被她感化了。“怎么说呢,能救别人的命,总是好事。”妈妈说,蓓蓓平时身体弱,以前一直想去献血,也都没献成。但女儿从小就是个热心肠,大家最后也就支持她了。
西安大学生今天输入救命血
为了这次捐献,蓓蓓还特地把身体补了补。4月1日,当蓓蓓离开温州前往杭州时,5岁的儿子为她送行,还嚷嚷着要跟妈妈一起来:“打针会很疼的,你不要去。”蓓蓓的爱人感叹说:“儿子毕竟还小。总有一天,他会知道妈妈有多勇敢,会为她骄傲的。”
与蓓蓓配对成功的是远在西安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小周。今天上午,蓓蓓还将第二次为他捐献骨髓,两次所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将由省红十字会志愿者、我省第7个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沈愈,乘坐明天下午3点45分的航班护送到西安。
两位“侠女”相互鼓劲
无独有偶,昨日同在省中医院等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还有另一名美女孙晓晓(化名)。巧合的是,与蓓蓓一样,晓晓今年也是31岁,同样有一个6岁儿子,与她配型成功的是一位西安的16岁白血病少年。
晓晓是衢州市一名幼儿园教师。她2005年12月加入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去年12月初配对成功。这次她4月4日入院,定在9日、10日分两次采集。昨日是她第一次打动员剂,“到目前为止,还没什么反应。”听说蓓蓓已经在采集造血干细胞,住在隔壁的她特意跑过来。两位美女相互为对方鼓劲。
晓晓说,她的一个同学在2003年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去世,2004年她教的班里又有一位小朋友患急淋白血病,这让她感触很深。
初配成功后,家人和单位都很支持她。为解决她在杭捐献期间的后顾之忧,单位不仅安排好工作交接,领导陪了过来,好让她爱人在家安心工作、照顾孩子。省红十字会朱春美告诉记者,全省目前登记在册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有1.2万余人,从2003年到现在,全省共有11位志愿者最终捐献了骨髓,蓓蓓和晓晓分别是第12位、13位,她们也分别是温州、衢州的首位捐献者。(061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