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真理的最大尊重是运用它,对真理的最大信仰是用一生来践行它。
——题记·方永刚
方永刚的家乡有座山。从小,他就在山上拣野菜、打猪草、捋榆钱儿。花开花落,风起云飞。他童年的向往,刻印在这座大山的褶皱里:“将来有一天,我要让全家人和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一个给父亲的诺言让他挑起一副重担:一头是父母兄弟,一头是父老乡亲
1985年,方永刚大学毕业入伍。第一个月发工资,他全给家里寄去了。远在家乡山村的父亲拿到汇款单,居然一个星期没有去取钱,到处给乡亲们看:“我家永刚当干部了,挣工资了!”方永刚明白,在父母眼中,自己是全家的骄傲,更是全村的希望。他给父亲写了这样一封信:“爸爸,我是咱家第一个拿工资的,也是咱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我不但要让咱全家过上好日子,还要尽我所能帮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那年,方永刚的父亲去世。哥哥们清理老人遗物的时候,发现了这封信。打开信一念,哥哥们都哭了:“爸爸,永刚的承诺做到了……”一个农村孩子进城之后,给这个山村带来什么?这个问题对于方永刚,答案确实令人震惊。屈指一算,目前他的兄弟、嫂子、弟媳、侄子、外甥、乡亲,在大连务工、生活的有四五十口人!他们从穷乡僻壤走进城市,融入沸腾的大都市,方永刚是他们的向导,也是他们的帮助者。当年,和妻子回天燕认识不久,方永刚就很郑重地对她说:“我们家很穷,有6个兄弟,爹妈身体也都不好,我们得帮他们过日子,负担会很重。还有,我们如果成了家,他们和乡亲们也会不断地到我们家来,甚至还会住在我们家,你要有思想准备,你对我怎么样都行,但不能对他们不好……”确实,自从嫁给方永刚,家里就人来人往,方永刚的农村亲戚和乡亲接踵而来。当时他们只有一间18平方米的宿舍,有时老家一来就是五六个人,回天燕只好带着孩子回娘家住,方永刚晚上只好睡办公室。那些日子,一看到回天燕住娘家,左邻右舍就问:“永刚家又来人了?”让回天燕始料未及的是,这些亲戚和乡亲不是来观光旅游的,他们向往城市文明,渴望摆脱贫困,都想在大连找份工作。于是,方永刚不但要管他们的吃住,还要带着他们去找活。接着,他们又把老婆孩子从乡下带来,方永刚又要帮他们租房子、找工作……20多年来,方永刚为兄弟和乡亲们操碎了心。1994年的一天,他回老家休假,前脚刚进门,乡供销社的两位领导就跟了进来。人还没坐下,就长吁短叹。原来,这年全乡的大黄米丰收了,供销社收购的几百吨粮食卖不出去。听说在大连当“官”的方永刚回来了,两位领导就赶紧跑来求援。“别急,我想想办法。”第3天,方永刚就提前回到大连四处打听。最后,在泉涌街找到一个有收购意向的单位,解了乡亲们的燃眉之急。这一下,方永刚在老家成了“大能人”,邻村的乡亲葵花子卖不掉,也跑到大连找方永刚。方永刚犯了愁:今天找来卖玉米、明天找来卖瓜子、后天找来卖猪肉,我哪有那么大本事啊!于是,他决定另辟蹊径帮助家乡父老。经过一番市场调查,他建议村里在大连设立经销点,不但解决了农产品出售的难题,还让一批批乡亲陆续走进大都市,走上了致富路。为乡亲们做这些事情,方永刚当时纯粹出于自愿,没有深想。如今,面对记者“如果你不管乡亲们,他们会怎么想”的提问,他冷静地想了很久,这样说:“离开了家乡,我就成了乡亲们眼中的城里人。我要是对乡亲们很冷漠,乡亲们说我个人忘恩负义是小事,他们会说‘城里人不咋的’。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是不帮乡亲们,我回家再坐在炕头上给他们讲理论,谁也不会听!我还怎么有脸给他们讲和谐互助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说着说着,方永刚动了感情:“乌鸟反哺,羊羔跪乳,动物尚且如此!一个人啊,如果对与自己最亲近的人都没有责任感,很难想象他会对同志、对工作、对事业有责任感。我从来不相信,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会爱国,一个连兄弟姐妹都不爱的人会爱同志。我更不相信,一个连天理人伦都不尊重的人会尊重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更不要谈什么对真理的信仰和追求!”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那天,病床上的方永刚伸出手来,朝着屋顶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他说:“人字的结构很简单,只有一撇一捺。但就是每个人的这一撇一捺汇聚起来,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屋脊!”
一个给院长的诺言让他变成一团不熄的火:尽情释放自己最大的“燃烧值”
海军后勤部一位领导,曾经担任原海军政治学院院长。说起方永刚,她永远忘不了那一幕幕往事。1995年,她曾先后4次找方永刚谈话,劝阻他转业。最后一次谈话,是在校园路边的一棵龙爪槐下,方永刚用力揪下一把树叶,挺起胸脯表态:“院长,我想通了,哪也不去了,我还要我这张办公桌。我一定会让您看到,您没有看错我方永刚!”一晃,两年过去了。1997年夏天,这名领导已经调到北京工作。一天中午,方永刚来看她。两人一照面,她吓了一跳:只见方永刚汗流满面,脖子上戴着塑料护颈,手里还捧着一捆书。“院长,我遭遇车祸了,刚出院,大难不死,还写了一本书,这次来北京取样书,送给您看看!”一边抹着汗,方永刚一边兴冲冲地说。这本书,就是方永刚车祸后在病床上躺了108天写成的30万字的《亚太战略格局和中国海军》。方永刚对这位领导汇报说:“我搞科研入门了,也入迷了,现在手头上还有4个课题,我给您说说,您帮我把把关,看行不行?”说着,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一转眼,又是10年过去了。10年来,这位领导获知很多让她欣慰的好消息:方永刚成了学院的青年教员标兵,荣立三等功,他的一篇篇论文、一部部专著不断问世,还先后拿到了硕士、博士学位,晋升副教授、教授……今年2月,一个不祥的消息传来:方永刚患了结肠癌。得知他转院来到北京治疗,这名领导急匆匆赶到医院看望他。一见老院长,方永刚的眼圈就红了:“您对方永刚没有看错,只是我没有想到这个样子见您……不过您别担心,我再给您许个诺: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一定战胜癌症,活蹦乱跳地站在您面前!”在方永刚面前,这位领导强忍住了眼泪。告别方永刚,钻进汽车里,她泪流满面……记者采访这位领导时,她感慨地说:“有人说,方永刚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当初对我的承诺。我却觉得,他是用言行一致的风范,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最宝贵的人格!”得知方永刚病倒了,他的博士生导师黄金声教授不禁老泪纵横,一段往事历历在目:前年,总部组织党的创新理论教学观摩比赛,学院点名让方永刚参加。此时,他的博士论文也到了冲刺阶段。黄教授怕他两头兼顾承受不了,于是和他商量:“你这篇博士论文难度很大,压力已经够重了,比赛最好不要参加了。你如果不好说,我去找院领导,把你替下来。”方永刚乐呵呵地说:“比赛虽说是学院派给我的任务,但我也确实想参加,向全军的优秀同行学习,这个机会很难得。同时,博士论文我也一定要做好,绝对不会误事,您就放心吧!”就这样,将近两个月,方永刚白天准备比赛,在系里讲、在学院讲、在海军讲,最后在全军创新理论教学观摩比赛中获奖。晚上,他挑灯夜战,赶写那篇13万多字的博士论文《推进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战略思考》,最终不仅顺利通过答辩,还被评为全军优秀博士论文。“癌症不是一天得上的,按他现在的病情分析,当时他已经有病了。我后悔啊,当时真该坚持把他替下来。这个孩子,干活太不要命了!”面对记者,黄教授泣不成声……“他就像是一团火,一旦燃烧就不会熄灭!”方永刚忘我的工作精神,感染了许许多多的人。采访中,很多方永刚的同事都这样对记者说:“方永刚在讲台上常常给听众讲:对真理最大的尊重,就是运用它;对真理最大的信仰,就是用一生去践行它。他还常常引用小平同志那句话:‘要干。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自己的岗位上,他尽情地释放一名军校教官最大的‘燃烧值’!”一个给学生的诺言让他用行动诠释师德:“要对得起学生叫我一声‘老师’”记者采访中,很多学员和研究生都称人到中年的方永刚是“阳光少年”。在学员们眼里,方教授总是风风火火,活力四射。他走路大步流星,上楼踩得楼梯山响,大家一听就知道是方教授来了。打乒乓球,他不愿让学生们让着他,学生打出一个好球他就激动地叫好。他常说,带兵打仗的人一定要有血性,有“虎气”,打球也是一样。他带的研究生肖小平告诉记者,即便病倒了,导师依然乐观开朗。那天刚做完化疗,他一出诊室就唱了一嗓子“大河向东流”,把医生护士都逗乐了……对此,曾经担任方永刚教研室主任的大连舰艇学院原副院长崔常发另有看法:“学员们这样喜欢永刚,不仅仅因为他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真诚透明、表里如一。”来自海军陆战旅的杨锋,2006年考取了大连舰艇学院的研究生。入校后,杨锋很想选方永刚担任自己的导师。有人跟他说:拎些东西到方教授家里坐坐吧。杨锋心里很矛盾,万一方教授不喜欢这样,岂不是很尴尬?一次,杨锋到乒乓球室打球,正巧跟方永刚对打,两人边打边聊天。方永刚得知小伙子叫杨锋时,说:“你就是杨锋啊,你还想不想报我的研究生?”杨锋赶紧解释:“方教授,我还真准备了4瓶好酒想登门拜师呢。”方永刚一听笑起来:“你要是到我家来送礼,基本上就当不成我学生了。说说,为什么要当我的研究生。”杨锋如实说:“我来自基层,5年立了两次三等功,但感觉思维层次比较低,所以想拜您为师深造提高。”方永刚爽快地说:“行,你这个学生我要定了!我在院校忙教学,对基层情况也需要了解,正好也可以多向你请教!”不久,方永刚把杨锋领回自己家,亲自下厨为学生做了几个菜。饭桌上,杨锋深鞠一躬,叫了一声“老师”。方永刚动情地说:“这就算是拜师宴了,我不说别的,只告诉你一句:我一辈子都会对得起你叫我这声‘老师’!”如今,方永刚病倒了。回忆导师,杨锋深情地说:“导师确实用行动诠释了‘老师’二字!”他告诉记者,导师写文章有个规矩:没有新意不动笔。有些人投机取巧,用剪刀加浆糊的办法“写”论文,他不但自己不这样做,也决不允许自己的学生这样做。一次,他带的一名研究生写作业,从网上拷贝了不少东西,他发现后,把这个学生训得面红耳赤,很长时间不敢见导师。方永刚住院后,心里还一直惦记着学生的课程,就让妻子把自己带的3个研究生叫到医院,在病房里给学生上课。讲着讲着,他的脸色开始发白,汗珠不断地往下滴。学生们实在不忍心,第一次对导师撒了谎:“队长叫我们早些回去,队里还有事情呢。”这样,方永刚才住口。手术后,方永刚躺在病床上,还不忘自己的学生。教研室徐明善主任来看他,他缠着徐主任,坚持要去上自己没上完的课。听说徐主任已经安排别人代替自己上课,他急得叫了起来:“我肚子有问题,但脑子没问题,嘴巴没问题,我还可以讲课啊!”看到丈夫如此执拗,妻子回天燕转过身去,掩面流泪:“永刚啊,我真希望你是个哑巴!”那节课,方永刚给学员们讲的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学员们说:“重病的方教授站在讲台上,哪怕什么话也不说,就是履行使命的最好典范,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好典范!”2007年2月1日下午,方永刚要转院到北京治疗。病房里,他脱下病号服,换上军装,戴上军帽。护士们要用担架抬他下楼,方永刚说什么也不答应。护士们又说:“那就坐轮椅吧。”话音未落,方永刚已经走出病房。“春暖花开之时,就是我重返讲台之日。”机场上,方永刚挥手向大家告别。飞机,跃上云霄。泪水,从人们脸上滑落。大家多么盼望这一天,多么盼望他能实现这个美好的诺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