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芬老人去世的时候已经89岁。她留下遗嘱:自己的骨灰寄存一年,然后和老伴的骨灰一同撒入大海。今年4月22日,胡静芬的儿子赵新海将参加上海市有关部门组织的一次集体海葬活动,完成母亲的遗愿。
统计显示,至今年3月底,上海已经举办了102次海葬,共有1.3万余人的骨灰撒海。
家住上海静安区的赵新海说:“母亲之所以选择海葬,很大程度上是为子女着想。”他告诉记者,父亲在20年前就过世了,落葬在无锡。每年清明节,母亲总要和子女一同赶火车到无锡去扫墓。路上来回奔波一天,挤在扫墓大军的人潮中,老人每次都感到疲惫。
胡静芬多次对子女们说:“悼念有多种方式,把纪念留在心里。”赵新海说,母亲看从电视节目里知道上海有海葬,就说:“撒在海水里干干净净的,挺好的。”
施梅蓉去世时77岁。弥留之际,生前喜爱大海的老人说出了“叶落归根”的愿望。她说,丧事从简,把骨灰撒进黄浦江,就相当于回家了。儿媳刘人进说,由于黄浦江不能撒骨灰,所以最后就选择了海葬。
在上海,骨灰撒海的地点位于长江入海口,这是经过严密论证、精确测量后确定的。上海飞思海葬服务部经理许国香介绍,骨灰撒入大海后,不会漂向其他海域,而是下沉至浅层海底,被长江入海口的松软泥土永远覆盖。上海开展海葬已有16年,“魂归大海”的人也越来越多。
专家分析,祖先崇拜的思想正逐渐淡化,现代中国人的生活观念更加务实,他们希望活着的时候能过得轻松愉快,死后也不愿意麻烦活着的亲人。
另一方面,上海等城市的一些公墓如今已经“满员”,大多数公墓都将面临“无地可葬”的困境。公墓侵蚀土地,白色的墓碑也是对景观的破坏。赵新海说,母亲生前曾告诉子女:“我走后,你们要是想我了,就到黄浦江上撒一枝花,就足够了。”
(记者王蔚、叶锋)据新华社上海4月5日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