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很多人总说起中国,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我是来发现的。天津的学校很漂亮!”耀华中学18岁的高二学生雏菊来自意大利,还差3个月,她为期10个月的“学访”交流活动就要结束了。虽然中文还有些生硬,但她仍为能来中国学习感到骄傲。和雏菊一样,来自德国的16岁男孩儿何阳和17岁女孩儿段玉也是“学访”交流到耀华中学的,是耀华的“小留学生”。
据了解,在时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热衷于出国留学或国外学访的同时,本市各示范高中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小外”留学生,他们有的来自近邻韩国、日本,有的来自德国、意大利、挪威、比利时等西方国家。
他们只身来到天津留学,既是为了体验中国文化,也是为了感受中国教育。
在本市耀华、一中、实验等示范高中,和普通中国学生一样穿着校服的金发碧眼的“小外”已经成为校园内的一道风景。他们多是通过AFS、YFU、ASSE等国际交流组织来天津留学的,时间一般是10个月到一年。他们吃住在本市的接待家庭中,和天津孩子一起上学,除了要上数、理、化等课程外,还要学习汉语、国画、太极拳等特色课程。谈到学习,来中国前一点汉语都不会说的雏菊表示:“太难了,老师讲的什么都听不懂。”
“天津‘妈妈’太好了。我和‘妹妹’回家后,‘妈妈’总会问我们想吃什么,或者问我们饭菜好不好吃,如果我和‘妹妹’说不好吃,她马上就会再给我们做一次。”雏菊说,在意大利,说饭菜不好吃的话妈妈是绝不会另做的。“天津‘妈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但在德国,父母都希望我过自己的生活,即使我不是最好的,他们也很少给我压力。”段玉告诉记者。“中国学生很刻苦,有很多考试太难了。有的中国同学画画非常好,但每周却只有一两次美术课。‘妹妹’上初二,因为作业很多她睡得常比我晚。”谈到在中国的学习感受,段玉颇有感慨。何阳也说,在德国,学生靠自学的多,而在中国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虽然学得多但实践却不多。“中国的很多学生都很聪明。”雏菊笑着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