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扫墓引导着市民,一束鲜花寄托无限哀思
昨日,扫墓人群中,一束鲜花非常醒目
市民出行早了:第一班车凌晨3:25就满车出发 祭奠方式变了:烧纸钱的少了,献鲜花的多了 扫墓观念新了:网络祭奠悄悄流行,点点鼠标就行
昨天是正清明,凌晨3点左右,宁波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
尽管如此,昨天的扫墓客流量还是达到10多万人次,超过去年的清明当天。又由于是工作日,客流高峰和返程一度提前。
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解到,今年清明节,宁波市民扫墓的观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健康文明的祭奠方式正在成为主流。
市民出行更早
第一班专线车凌晨3:25就满车出发
昨天凌晨3点多,记者在宁波市区转了一些地方,不少人家的窗户亮着灯。4点半左右,在环城西路、柳汀街、槐树路等地段,一些市民捧着鲜花、青团等扫墓用品在公交车站等车。5点左右,记者来到宁波市体育馆时发现,门口停着十多辆出租车,车上下来的全是拿着扫墓用品的市民。
宁波市体育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第一班车在3点15分时就已经有人上车了,3点25分满车发出。这个时间比原先预定首发时间提前了35分钟,比去年清明当天的首发时间也早了10分钟。
与此同时,汽车东站公交保养厂始发点也提前了20分钟,于3点40分开出第一班专线。6点20分左右,记者来到该始发点时,客流高峰也已到来,队伍都已经排到了外面的马路上。
“早上4:00-4:30,扫墓的高峰就出现了,随后是6:30-7:00,人流比较集中。”昨天,据记者了解,清明扫墓高峰来得特别早,据交警介绍,“因为宁波的风俗,新坟头三年都要正清明上坟,并且越早越好,加上宁波去年城市建设和殡葬改革,有上万的老坟进行了迁移,这些坟按习俗也要在清明节进行祭扫,所以,今年这批扫墓客数量比较多,去得也早。加上交通管制,私家车都赶在3点前进入了管制路线。再者今天不是休息日,很多市民赶早上坟然后返城上班,也造成高峰的提前。”
为了保证扫墓客顺利出行和返程,城管部门1200名工作人员和执法队员3点30分全部到岗,直至扫墓客全部返回,现场秩序都非常良好。与此同时,宁波市区、鄞州、镇海千名交警昨天全部上路维护交通,截至下午4点,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鲜花祭奠更多
“鲜花超市”提供平价服务
昨天下午,广州的董先生来到宁波市殡仪馆为妻子在祭祀台前献上了鲜花,点燃了蜡烛。
他的妻子小可3年前去世了。7年前他们曾在宁波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意外去世后,他工作变动迁居广州。由于宁波市殡仪馆特设骨灰盒寄放楼,董先生就把爱妻的骨灰盒寄放在那里。
3年来,逢年过节、两人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他都要从寄放楼里捧出骨灰盒放到祭祀台上,在馆内的“鲜花超市”挑选一束鲜花送上或者一首妻子在世时喜欢听的歌。
他认为:“用简约的方式来纪念我的爱人,同样能传达我的浓浓情谊。”
该殡仪馆负责人李先生表示:“我们并没有对客户选购骨灰盒实行垄断制,消费者可以自愿选择,低至200元、高至千元的骨灰盒都可以自选。但从近两年看,客户选购骨灰盒还是考虑简约实用为主。”据他介绍,馆内也推出了鲜花超市,鲜花价格和市场上差不多,平价服务更能为消费者提供方便。有不少消费者是直接在超市购买鲜花后在祭祀台祭拜亲人,大家普遍对这种新形式反映良好。
记者昨天在永久二墓园看到,市民在祭祀已故亲人时,都变得更文明了,不少都是放一束鲜花,再把墓碑仔细打扫一番,最多再上一炷香,放火炮、烧纸钱甚至烧“车子”、“房子”的市民少了。“前些年,市民在祭祀已故亲人时,都喜欢放火炮、烧纸钱,弄得整个陵园炮声隆隆,烟雾缭绕,但今年这样的情况很少了。”墓园一位工作人员说。
宁波市殡仪馆负责人李先生说:“前几年还有部分市民购买这些所谓的高档祭品,在购买的人群中,年轻人居多,外地人居多。而多数年纪大一些的市民则表示:清明祭扫,献上一束鲜花,敬上一炷清香已经足够了。”
网络扫墓流行
点点鼠标就可以祭奠亲人
“让逝者的精神融入永恒,让每一个生命的故事永远流传。”这是炎黄祭网张贴在馆前的标语。
该网由安徽人王亮于2006年3月在安徽创建,之后他和合作人一起创建了全国各大城市的祭网。几天来,这个国内最大的在线纪念平台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日访问量最高已超过百万人次。
通过站内搜索,记者找到了炎黄祭网站内的“宁波祭网”。“宁波祭网于2007年2月份创建,是总祭网的旗下分支,属于二级管理,但目前流量不是很大。希望寻求合适的宁波当地人进行管理,也方便这个平台可以更好地运行。”记者电话连线身在安徽的王亮时,他向记者透露。
记者浏览宁波祭网里形形色色的纪念馆发现,很多感人悼词俯拾皆是。为亲人、为爱人、为素未谋面的朋友或者一位伟人,甚至为一个小说中的主人公或一个漫画小精灵,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免费申建一座灵堂。
网墓的样子,可以自行设计,亦可请网站的闪客专门定做。网站还准备好了一切人们习惯中的祭奠用品,如明烛、鲜花、檀香、祭酒、哀乐等,点点鼠标,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一次祭奠活动。
“这种‘省钱又省力’的绿色祭祀方式正在成为一种新选择。也方便有些身在海外的游子,能和国内的亲人在网上纪念馆相聚,一起拜祭祖先。”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小许同学说。
客流
凌晨5点钟 三条通道全开通
3点58分,市体育馆发车点内的第二条候车通道开通;4点30分,客流高峰已逐渐形成;5点05分,客流越来越多,第三条通道启用,上周末第三通道根本没有开通过。至此时,3条通道的队伍都有近百米长,不过客流移动迅速,现场忙而不乱。
5点之后,始发达到客流高峰,公交专线车的发车频率也越来越高,后来更是达到一分钟两班。
5点多,就已经有不少人开始乘专线车返回。
到早上7点以后,始发的客流高峰开始回落,体育馆3条候车通道的队伍长度缩减为三四十米。8点以后,发车点的人数已经不多,但返程逐渐形成了高峰。
据宁波市城管局初步统计,昨天全市13个清运始发站点,共发送专线车2200辆次(往返),运送扫墓客8.1万人次(往返);加上搭乘经过墓区的正常公交线路的扫墓乘客,城管部门昨天运送扫墓群众总计超过10万人次(往返)。
花絮
祭品生意 100元/小时进账
昨天早上7:15,宝幢公墓附近已经是人满为患,去祭扫的人流和返城的人流交汇在一起。与上周六、周日的当街揽客不同,昨天那些卖祭品的摊位前都围满了人,一卖花圈祭品的张阿姨告诉记者:“我从半夜12点就开始做生意了,到现在已经做了700元左右吧,生意比前几天好多了。”而一旁卖鲜花的生意更好,老板笑得合不拢嘴:“不知道卖了多少,我们三个人在收钱,反正钱一收放在兜里,生意很不错。”
三轮车也是昨天相当赚钱的行当,因为公墓往往距离公路还有超过1公里的距离,加上扫墓的老人比较多,三轮车生意好得不得了。10元一车来回跑基本不跑空趟,一车主告诉记者,他已经赚了三四百了,还不是赚得最多的呢。
读者互动
“天堂信笺”邮寄哀思
本报于清明期间开通了“天堂信笺”栏目,许多读者通过热线和网络发来了“天堂邮件”。
昨天,读者韩小姐来到本报,递上一封她写给父亲的信,说:“今天正好是父亲离开我们的第十年,我希望通过‘天堂信笺’来缅怀我的父亲。”
“父爱如山。父亲,您虽然已经真的离开了我,但您对我们的爱是否已经化作那一带远山,遥遥地注目,静静地守护着我们,绵延横亘千里……”字里行间的深情让每一个人动容……
对于读者们来说,“天堂信笺”的魅力远不止于暂时的祭祀。一位儿子为父亲寄来信笺后表示:“网络和天堂对我来说是虚无的,信笺的好处就在于永久保留,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父亲的爱也像铅字一样永存于世。”
市民来电
宁波有海葬吗
昨天,市民屠先生拨通本报热线说:“海葬是一种十分文明的丧葬方式,据我了解,上海早在1991年就有了海葬。我也希望自己在百年之后进行海葬,不知道宁波有没有海葬?”
据宁波市殡葬管理所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宁波还没有海葬,这与宁波人的传统风俗、家庭观念、文化素质等有关。该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海葬还没有出现,但在宁波类似的绿色环保葬礼还是比较多的,像树葬、塔葬等。
据介绍,目前江北区黄夹岙公墓内有树葬,费用也比较低廉,树葬一般的费用只需两三千元。在育王陵园还有塔葬,塔葬由于是立体的,所以非常节省面积,而且费用也只要两三千元。 记者周阳记者李静波 戴晓燕 杨帅 摄影 张培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