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乘车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对老人来说,一次次的单独出行犹如艰巨的任务。一路上,乘客的无视与冷漠,让老人感受自己是社会遗弃的一群。昨日,61岁的建设二小退休老师张家凤来到本报热线室,无奈地讲述了自己一年的乘车经历,呼吁莫让乘车成为老人之痛。
我住在九龙坡区谢家湾,从去年年初开始,每周都要到南岸鸡冠石陪老母住几天后,再到上清寺上老年大学。因此,我要从家门口乘364到南坪,转304到弹子石,再乘385到鸡冠石,然后乘385转338到上清寺。每周都转这一大圈,这一年来经历了不少尴尬。
人老腿脚就不灵活,人多一挤或急刹车就可能摔倒。偶尔有人扶你一把,但大多数人漠然。踩着年轻女士,尽管道歉,对方也没完没了地抱怨。有时带了大包东西站着实在不便,挤到“爱心座”旁,座位上的年轻人仍心安理得地坐着。
一次在304路公交车上,我指着“老幼病残孕座”,示意一位年轻女士让座。她说:“我看你不老嘛,那么想坐,为啥不早点上车?”更有甚者,我乘坐412路车,一位民工模样的人给我让座。“你坐吧,我能站。”在我们客气推让间,一位年轻女士一屁股坐下。“我又没让你。”让座人说。女士回答:“座位你买了的呀?”结果双方吵了起来。我劝了几句,她转而骂我倚老卖老。车上乘客漠然听之。有的老同志说,年轻时赶上“学雷锋”,乘车很少坐位子,见年龄大一点的都让座。现在老了,却没人让座了。我们这代人让惯了,站站没什么,但年轻人的态度,让我们感到心痛远远大于脚痛。记者陈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