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为中国夺得奥运会历史上首枚金牌后,许海峰从靶场到休息室短短的一百米,却走了将近20分钟,他无法突破媒体的包围圈。
时至今日,许海峰看着自己夺冠时的照片仍回味无穷,“在奥运会打完后的半个小时,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因为那时候成绩还没最后出来,所以那时记者拍出来的照片,我的面部表情和神态都是非常难看的,因为后面围的人太多了,打最后一组时精力分散得比较厉害,打得特别差。
1957年8月1日,许海峰出生在安徽。少年时,喜欢玩弹弓游戏的许海峰与射击结下了不解之缘。1974年许海峰高中毕业,当时便去应征准备当兵,体检合格了,但由于年龄小了8个月,当地政府最后没有让他走。其实当时只需要许父出来说一句话,许海峰就可以走了。他和母亲也一再恳求,而最后许父的回答是:“有本事靠你自己,不要靠老子。”就这么一句话刺激了许海峰,于是以后不管做任何事,他都很努力,要做得最好。1979年秋天,许海峰招工回城,到新桥供销社当了一名化肥营业员。许海峰用积攒下来的几十块钱买了一支气枪,打枪从此成了他劳动之余最大的乐趣。在供销社卖了3年的化肥,许海峰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仅降低损耗一项,每年就给国家节约5000元钱。1982年,安徽省举行第5届运动会,许海峰不仅在这届运动会上夺得射击冠军,而且把省纪录提高了26环。有关方面认为不能再无视这个射击天才的存在了。1982年年底,许海峰才离开新桥供销社,来到安徽省射击队参加集训,开始了真正的射击生涯。1983年,许海峰如愿成为国家射击队队员,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男子手枪慢射金牌,实现我国选手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之后,在亚运会、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多次获得金牌。从教后,许海峰带领中国射击队多次在国际大赛上取得金牌,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牌运动员和金牌教练。
现在
2004年11月24日,许海峰离开了从事20多年的射击工作,出任自行车击剑管理中心副主任。本报记者魏若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