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伊朗扣押的15名英国海军人员平安回到英国,持续近两周的“扣人危机”终于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这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纠纷的成功案例,也是避免冲突、实现和平的典型事件。
回想事件的全过程,真如一场戏:先是平平开场,接着是硬性对抗,继而柔性接触,随后峰回路转,最终喜剧般收场。
对于这一事件,评论纷纭,见仁见智。但有两个人不能不说。
一是伊朗总统内贾德。这位一向与美英顶牛的硬汉,不仅“硬功”不凡,“轻功”也很了得。4日下午的两三个小时,世界绝大多数媒体聚焦于一个方向——德黑兰,数以亿计的观众盯着一个人——内贾德。关键时刻,内贾德使出灵活手段,出人意料地宣布释放英军人员。这实在太过突然,就连英国首相府、外交部、国防部那些高官们也都惊呼“意外”。
二是英国首相布莱尔。这位精明的政治家在急躁了两天后,迅速恢复了英国绅士风度,表现得处变不惊,对外表态滴水不漏,可在幕后却指令部下加速与伊朗方面沟通。仅英国外交部召见伊驻英大使就有8次之多。直到最后,布莱尔仍然强调,英国没有与伊朗做任何交易,是英方采取的“双轨策略”——对话和施压产生了效果。
综观围绕“扣人危机”的争斗,伊英双方两不吃亏。伊朗取得英国“不再发生同类事件”的保证,争得了脸面。英国没费一枪一弹,平安地接回了人,也不算跌份儿。只要看看那15个家庭欢乐相聚的场面,外交上费多大的劲,英国的老百姓都只会说一个字:值!
一场吸引世界眼球的“扣人危机”落幕了,可更为紧张的“美伊核较劲”还在上演。人们不禁想问:能不能再来一次各方接受的“欢乐大结局”?“扣人危机”的和平解决,在很多方面值得反思。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百倍强于战场上的真枪实弹。你不见“扣人危机”一升级,国际油价猛劲儿蹿高?你不见美国打伊拉克开局干脆,可至今陷入打不赢、撤不走的尴尬境地?孙子云:“非危不战”。弱国需要冷静,强国更需清醒。(王如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