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问茶,上海人脑中浮现出的是杭州龙井新茶、洞庭湖碧螺春,还是黄山毛峰?上海的茶叶市场上,各地名茶琳琅满目,唯独不见本地茶叶的踪影。上海不产茶叶?事实并非如此。
在上海西佘山西南坡,隐藏着一处有着悠久历史、土生土长的上海茶园。
是什么原因使如此“金贵”的自家茶叶“养在深闺人未识”呢?带着疑问,本报记者昨天探访上海地区这唯一的一处产茶地。
茶园 几乎没有游客光临
汽车在西佘山山脚下向左一拐,驶上了环山路,一路上鲜有人影。沿着环山路开了5分钟左右,一片空旷的茶园出现在车的右侧。这里是西佘山的西麓,茶园大门旁左侧的一块石头上刻着它的名字——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西佘山园。
从大门口向茶园内张望,一垄垄郁郁葱葱的茶树沿着山坡地形由低向高延伸。近10名包着头巾的婆婆级“采茶女”正挎着小竹篓一边慢慢地行走在茶树垄中,一边眼明手快地摘下一片片尖尖嫩嫩的茶叶。空气中缭绕着若有若无的幽香,满目的苍翠欲滴让人心旷神怡。
走进茶园大门,沿着小路来到近旁,一眼就看到了茶园的边际。记者这才发现这片茶园面积不大。“一共不到30亩地,不算大。”西佘山园副总经理王炳方说。
安静,是记者在这里的第一个感受。从茶园往佘山顶上看,佘山天主教堂似乎近在咫尺,但茶园四周却是人迹罕至。远处采茶的工人沉默着,阳光下,刚采下的茶叶静静地躺在竹匾里——清明前后本是采摘茶叶的旺季,因此这里的冷清令人有些不可思议。
“几乎从没有游客自己跑到这里来,来的都是一些老客户。”王炳方苦笑着说。
这里是上海唯一的茶园,但没有几个上海人知道它的存在。
茶叶 一年产量500公斤
“泉从石出清且洌,茶自峰生味更圆。”对茶叶来说,适宜的土壤才会孕出别样的清苦。
“由于茶园规模小,如今我们一年大概产500公斤绿茶。”王炳方介绍,“其中最高档的‘明前茶’,一年的产量只有20公斤。”
少而精,也许是对佘山茶最恰当的形容。茶树适宜于酸性土壤种植,但上海的土质基本都属碱性,在极少的酸性土中适宜种茶的,唯独这佘山脚下的30亩地。
从明年起,这儿产的茶将会有个新名字——“兰茶”。“我们已为它注册了商标。”王炳方介绍,改名后的佘山茶,将继兰花笋之后成为佘山又一“兰族”特产。
泡上一杯佘山绿茶,清香顿时在室内散开。“这是一级品,今年的特级茶叶已经被人买光了。”王炳方笑道,“我们茶叶的售价在每500克2000元到400元不等。”
发展 最大困难是缺资金
“为什么在市场上看不到佘山绿茶?头一个原因就是产量太低了。”王炳方说。的确,每年500公斤的产量,对买卖动辄以吨计的上海茶叶市场来说,是个几乎可以忽略的小数字。
“我们也想过扩大规模。可是要扩大谈何容易。”老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2年时茶园曾做过一个计划预算。若扩建,平均一亩地需要10万元成本,扩大10亩就是100万元,“这笔钱到哪儿去找?!”
“不瞒你说,我们茶园一直是亏本经营。”王炳方苦笑道,“3月到8月的产茶期要定期除草;热天要抗旱;到了10月要给茶树作修剪;11月要施肥;12月要冬翻。这哪一样不需要钱投入?”
以茶园目前30亩地的规模,一年的成本是300万元,就算当年出产的500公斤茶叶都以每500克2000元的最高价卖出,收回的钱也只有200万元而已。“现在缺乏资金是我们的最大困难。”王炳方无奈叹道。
渴望发展是必然的,但从另一角度说,他们却又不愿意让太多人知道这里。“以茶园目前的规模,如果太多人来买茶的话,我们根本无法满足。”王炳方道出原委,“所以,我们还是希望保持现状。”
一方面盼望能扩大生产打响知名度,另一方面却又害怕无法承受成名后的热捧,茶园左右为难。
焦点知识
什么是明前茶、雨前茶?
明前茶、雨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采制的春茶的称呼。“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雨前茶”是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
中国古代一向以节气作为农事安排的指导。茶叶生产也一样,早发品种往往在惊蛰、春分时开始萌芽,清明前就可采摘。明前茶由于芽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品质非常好。但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明前茶就更显珍贵了。谷雨后立夏前的茶叶一般较粗老,品质下降。
焦点故事
正宗佘山绿茶历史悠久
茶园一角有幢白色小楼,这是西佘山茶园的小型茶叶博物馆。里面的说明是这样写的:佘山自古产茶,名本山茶,色淡味清,汤色澄绿,堪称茶中精品。
明末叶梦珠在《阅世编》中写道:“佘山茶叶与松萝相等,购求甚难,非与地主关系密切者不可得。即得两许,价亦甚昂。”
上世纪60年代,西佘山恢复了茶叶的种植,其品质不亚于狮峰龙井。80年代经鉴定,佘山绿茶的综合指标甚至超过梅家坞龙井半个等级。这也使得佘山绿茶享有“上海龙井”的美誉。正宗佘山绿茶要经过抓、压、扣、磨等十余道工序精制而成,是上海百宝之一。
今年54岁的陈阿婆是西佘山茶园的采茶工之一,她家就住在离佘山脚不远的老镇上。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会被茶园叫来帮忙采茶。像她这样的熟练工,一天可以采摘750克左右新鲜茶叶,每天可挣30元。尽管家里条件不错,但她还是坚持年年来,在她看来,来这儿采茶是“健身”——“老开心的!”
正午时分,甩甩有点酸痛的双手,陈阿婆打开自带的饭盒,旁边的大茶缸中油绿鲜嫩,都是前些天炒制清明茶后淘汰的次茶——在陈阿婆看来,这满园子的“上海龙井”和这漫山遍野的“兰花笋”一样,都是平常的土特产。
“一叶一芽的是特级品,两叶一芽的品质稍次。”指着屋里放的几个大箩筐,阿婆说,“我们采下茶叶后,都要反复挑选,分开放。”
茶园里有制茶工坊,里面摆着4口炒茶用的大铁锅。一名炒茶工正在炒制茶叶,或轻揉或轻捻,手法非常娴熟。据介绍,茶叶要品质优,道道工序有讲究。只有这样,手工炒制出的茶叶才颜色碧绿,冲泡后似朵朵兰花绽放。
焦点分析
旅游老观念该变一变了
经过一番调查,记者发现,若跳出传统的卖茶赚钱套路,佘山“兰茶”也可以迎来自己的春天。
记者做了个“实验”:从西佘山著名的天主教堂,取道漫步而下,走到茶园只要十多分钟。健步疏通筋骨后,带着微微薄汗,面对眼前苍翠景致,坐着品一杯清香四溢的明前“兰茶”,真可谓“润唇沁腑香留颊,笑谈人间天上事,细品方知俗与雅……”
寻根溯源,旅游资讯的滞后、不完整以及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传统观念是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佘山景区大门、索道及旅游中心,记者都没找到对西佘山茶园的详细介绍,推荐的旅游线路中,也都未将茶园包含在内。
令人高兴的是,有关主管部门如今已逐渐认识到这点。本月14日,一张由人工手绘、电脑制作的松江特色旅游地图将面世。在那张地图上,将清晰地标注上西佘山茶园的位置及介绍。以游养园,突破旅游老观念,佘山“兰茶”将为更多上海人所熟知。
受高压控制 申城气温渐上扬
渝怀铁路4月18日起全线开通
四月申城果市品种增价格稳
48所高中自主招生方案公示
钻系统漏洞 病毒艾妮泛滥
Vista用户别装google输入法
顶级游船缤纷登场 习近平看望董寅初、钱伟长、谈家桢三位党外老同志上海全力当好东道主向世界奉献成功难忘特奥盛会医保全覆盖申城51万大学生看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银行卡ATM跨行查询不再收费?四大行尚未接到通知申城首家有机食品超市:产品多为进口价格贵到关门沪将集中整治摊贩、加工窝点吴江路将被堵两头揭秘化妆师的8小时殴死小偷视频引纷争宣泄内心暴不利心理健康老太丢戒指以为遭抢劫来了四辆警车发现虚惊一场老夫妻乘91路走散续:失散8天终与家人团聚图静安自助银行凶杀案告破持刀行凶嫌疑人年仅15岁巴士集团推星级考核 司售人员收入与服务质量挂钩跨度和次数均达历史之最申城度跨年度咸潮高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