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阮巍
珠三角已将其列入政府规划
本报讯汇集最多国际品牌的中国(上海)国际游艇展,正在中国大地刮起一股旋风。对一部分人来说,游艇吸引他们的,不仅仅是那种驾艇遨游时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更是游艇经济所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
游艇经济是一 种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包括游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使用、维护保养、修理、管理、旅游、餐饮、酒店等。
虽然私人游艇产业在全球的年产值不足400亿美元,但是隐藏在其身后的配套产业的经济总量却要大得多。海外研究报告显示,在游艇上1美元的投资,可以引发6.5美元至10美元的经济效应。
而一系列数字也在不断强化人们对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的信心:中国有50万位千万富翁,还有越来越庞大的中产阶级;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如果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中国就会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目前的造船总量占全球总吨位的18%;2006年中国在80英尺以上大船制造上排名全球第六,在小船制造上排名全球第十;2006年中国约有150家船厂生产休闲船艇及小型客轮,市场销售达3000万美元,比2005增长40%;在欧洲,每条船背后支撑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为人民币18000元,照此推算,中国的GDP总值可以支撑55万条船。
我国拥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6500个大小岛屿和24800个湖泊,“水上市场”潜力惊人,而游艇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游艇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正式注册的游船有1000艘,其中近80%是政府或旅游运输公司拥有的小型客运快艇。私人游艇数量在200多艘(不包括小帆船、充气艇和硬壳充气艇),其中95%为摩托艇,5%是帆船。
支撑专家对游艇经济持乐观态度的还有“来自政府的积极变化”。长期以来,海洋经济的定义基本上限于传统的海洋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水产养殖业。如今,更多的区域打破了传统海洋经济的局限,将游艇经济业纳入其中。近年来,从最北端的大连,到天津、青岛、上海、舟山、苏州、杭州,再到厦门,一直到珠三角的珠海、广州等,各地方政府都在着手规划游艇产业的发展。深圳市政府将船艇制造业列为该市优先发展的行业之一;“珠海市游艇工业专区”已进驻了10家游艇企业,投资4.8亿元,总体规划由最初的3平方公里扩大为6平方公里,其目标是建造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游艇制造和配套产品的生产基地;广州市政府正规划建设一批游艇码头和相关的基础服务设施,拟选二沙岛、海心沙和南沙建游艇码头;上海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预测,到2010年,上海水上将有多达1000艘游艇,到2020年更将达到1万艘。国内最大的游艇制造项目———澳普兰游艇制造有限公司于2006年7月正式落户湖州,总投资近4亿人民币的澳普兰游艇制造项目,由澳大利亚陈氏医药集团与全球最大的游艇制造商———美国宾士域集团共同投资成立。该项目将于2007年年底正式投产,年产各类高级游艇100艘,预计年产值1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