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春耕,水稻生产已陆续进入播种育秧阶段。面对暖冬、干旱、东北暴雪等反常气候,今年水稻生产能否实现稳定增产?具体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记者日前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组长、国家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廖西元。
观 点
“法要适合种、种也要适合法”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技术变革期,正在由传统的精耕细作向轻简化栽培变革
记者:您认为当前的反常气候对水稻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廖西元:暖冬已经造成南方稻区虫源基数高于往年,病虫害发生风险加大,因此一定要在水稻生长期作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同时,西南稻区已经出现春旱,这会给播种造成影响,对此专家组已给出了技术指导意见。北方因日前出现的大雪天气,可能会导致作物的终霜期推迟,影响水稻育秧,这将会对后期生产产生影响,要引起高度重视,保温育苗要抢时间,为后期农事争取主动。
记者:现在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一方面我国水稻生产采用的品种越来越优良,科研上也已经攻破亩产800公斤大关,而现实却是全国水稻亩产仍一直徘徊在400公斤左右,请问产生这种点面巨大差距的症结在哪里?
廖西元: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技术变革期,正在由传统的精耕细作向轻简化栽培变革。出现单产上不去的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没有很好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好的品种没能很好地在普通老百姓的田上发挥出高产水平;二是由于农技推广体系弱化,良法入户率、到田率、到位率不高;三是农民种植趋势倾向于轻简化,但有的品种与这种耕作方式不配套。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要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同时育种也要逐渐符合农民轻简栽培的方式。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速成果转化,大幅度提高实用技术的入户率、到田率、到位率。
技 术
今年水稻生产应抓好四大环节
培育壮秧 合理密度 防治病虫害 避灾减灾
记者:针对当前的水稻生产,您有哪些具体的技术建议?
廖西元:目前水稻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品种多乱杂;二是秧苗素质不高;三是双季稻穗数不足、部分中稻(一季稻)出现倒伏;四是冷、热害等重大气候灾害的发生趋于频繁,造成产量损失加重;五是重大病虫害呈加重发生之势,稻瘟病、稻飞虱、螟虫近年来连续暴发,条纹叶枯病呈蔓延之势。
今年的水稻生产我认为应抓好四大环节:即培育壮秧、合理密度、防治病虫害、避灾减灾。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要培育壮苗,“禾好一半谷”,要大力推广旱育秧技术,并采取稀播秧。早晚稻重在增加密度,以穗数增产,江西提出的“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值得借鉴;中稻重在发挥大穗优势,要增施有机肥,适当减少分蘖肥,增施穗粒肥,要搁田到位防倒伏,通过提高穗重增产。病虫害防治上,在强化病虫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特别要把好“三关”,就是药物浸种、施好送嫁药、破口期综合用药。还要通过合理调整播插期,避开高、低温危害。
记者:您认为当前我国水稻生产的全局性关键问题是什么?
廖西元:我国有65%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稻谷供给量已呈现出偏紧状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水稻生产工作。当前,要平稳发展粮食生产,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大的生产波动。国家要保护好粮食主产区的积极性,在给予政策倾斜的基础上,要更多地采用财政补贴、奖励激励等经济手段,构建起产销衔接的机制,并扶持产区通过产业化发展将粮食生产发展成主导产业。大量的实地调查表明,种稻收益差距的80%以上来自于面积的差异,而来自于产量的差距不到20%。因此,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如果实现技术、劳务、管理等方面的规模经营,也将提高种稻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