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济南市历城区远近闻名的董家镇张而村。村南的塑料大棚整整齐齐,在春日的太阳下闪着白光。虽然不是周末,没有几个来采摘的城里人,可是草莓种植户刘乃柱夫妇的讲述,还是让记者想象到周末这里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路两旁停满了车,最多的一次有200多辆,排出好几里长。有公司组织的,有旅行社带着游客来的,有一家子开车来的,还有的年轻人说是从网上约到一起来的,男女老少几百口子,可热闹了。”
刘乃柱媳妇补充说:“城里人来采摘,每个人至少都要采个四五斤,几十个人,一天卖个几百元不成问题。最多的一天,卖到了1000多元。去年两个大棚就卖了29000元。今年冬天暖和,草莓挂果少,产量不高。再加上价格低,一斤只有四五元钱,影响了收成。”
不过夫妻俩还是很高兴。城里来那么多采摘的人,他们就不用再操心到城里去卖草莓的事了,费心费力,还不见得卖上好价钱。今年3个大棚已经卖了5000多斤草莓,八成都是被城里人采摘走的。剩下的一些,夫妇俩挑挑拣拣送到批发市场。尽管采摘价格比市场价卖得稍微低一些,可是夫妇俩省时省力省心。
张而村的草莓种植有10多年历史了,由最初的几户发展到目前的1000多个大棚。以前是往城里送,北京、河北等地也来车收购。这两年,草莓大都被城里人摘走,外地也几乎不再来车收购了。种植户们坚持无公害种植,用鸡粪、花椒粒子、大豆、芝麻油渣等上肥,生了虫子用烟熏,草莓个个饱满红润,像少女的脸蛋。
夫妇俩也有小小的烦恼。刘乃柱媳妇说:“一下子来那么多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爱惜,草莓棵子矮,不担事儿,碰了、踩了,就废了。”两口子估算过,每次采摘,光毁坏的要占1/10。夫妻俩也有办法。在大棚里,记者看到每行草莓的两边都拉起了细细的尼龙绳,一些长在两侧离地面近的草莓就搭放在绳子上,避免被游客踩坏。“这样一条绳一条绳地拉,一颗草莓一颗草莓地放,费老鼻子劲了。”刘乃柱说。
张而村离济南市区很近,只有半个来小时的车程,方便了人们采摘。据镇农委主任李兆旺介绍:“包括张而村、董杨村在内,现在全镇有8个村搞起了大棚种植。种植和采摘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不但有草莓,还发展了油桃。下一步准备再发展洋香瓜和小西瓜种植。”镇里为扶持有关农业的发展,每个大棚补贴农户七八千元,泥墙改成砖墙,棚顶换了铁梁,在大棚边上建起了整齐划一的管理房。为方便游客进村并停放车辆,区里和镇里还投资百万元硬化、加宽了村里的路面。下一步还计划在村里建起农家乐饭店,加强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李兆旺指导农民种草莓10多年,几个村里的人都认识他。他说还要帮农民扩大种植规模,让城里人没事了都来旅游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