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清晨5时56分,春寒料峭,农民刘玉清裹着大衣站在自己村庄一个叫马岭头的小山包旁,开始为请来的挖掘机计时。这天2台小型挖掘机一台是6时整开始工作,一台则是6时3分开始工作,刘玉清在车灯的照明下记下了挖掘机工作的时间。
55岁的刘玉清是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仙店村失地农民,也是村里新组建的农民合作施工队工程组的组长,每天这么早起床已有2个多月了。2003年武夷山市在仙店村建起了旅游生态创业园,刘玉清家5口人的田一下被征用了9亩,成了村里首批失地农民,拿到了15万多的征地款。一下拿到这么多钱,刘玉清还真不知该怎么用,想投资搞一些事业,既怕风险又感到势单力薄;把钱放在银行,又不甘愿这些钱变死钱。
其实,与刘玉清同样想法的人还有不少,那时全村被征用土地近2000亩,有4个小组500多人的田被征用,村民共拿到征地款1300多万元,村民都想为自己的钱找个“出处”。
2006年10月的一天,几位失地农民坐在新当选的村主任李世高家中,透过围栏看着欣欣向荣的园区,一直在外承包工程、收入颇丰的李世高向几位失地农民提出,组建一个失地农民合作施工队,他说:第一,现在仙店旅游生态创业园已纳入武夷新区,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小项目,如平整土地、建小区道路、砌围墙等,本村村民就可以进行生产建设;第二,已买挖掘机、推土机、卡车的有好几户,而且许多人懂得炸岩石、开工程车,有设备有人才。李世高这一想法的提出立即得到几位失地农民的响应,他们说,组建合作施工队摒弃了单体弱小的缺点,团体力量大,抗风险能力也大。当时他们就议出这一合作组织的大体运作模式:民间股份组织,自负盈亏,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失地农民的这一想法得到镇、村两级的认可。2006年10月,共有36股45户失地村民,以每股10000元加入合作施工队。合作施工队组建后,他们很快以低价在园区内竞得一个56.7万元的土地平整项目,他们以速度、质量、信用赢得了园区企业主的好评。李世高兴奋地说,今年我们将扩大股本金,计划购买1台挖掘机和1台铲车,大干一番,让每股至少纯赚10000元。
聂连华是合作施工队的股东之一,之前他就买了一台挖掘机,2个多月下来,他的工程量达到9万多元,利润4万多元,还能拿到合作组织的分红,好不高兴。金国寿与人合伙投一股,从不过问施工队的事,自己到园区企业打工,每月收入1000多元,他说相信他们会管好。财务组的周良福在园区开红袍餐馆,他说,现在我们这些曾在田里打滚的“泥腿子”都成了“高级农民”,项目越做越多,收入也越来越高。如今,这个成立只有3个多月的失地农民合作施工队,成立了工程组、招标组、财务组、业务组、总管组,大家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把施工队的事当作自家的事,希望施工队赚更多的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