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上演捕鲸与反捕鲸战
私欲一再绕过公理,以科研的名义展开杀戮,鲸鱼群一再被逼入绝境。日本捕鲸船近日又一次满载而归:今年原计划捕杀1035头,开春这一趟就拉回去508头
最近几个月,一场捕鲸与反捕鲸的大战在南太平洋上悄然展开。
2006年11月,6艘打着科研旗号的日本捕鲸船向南太平洋扑去,打算在未来4个多月内捕杀包括小须鲸、长须鲸等种类在内的860头鲸。与此同时,美国反捕鲸协会和绿色和平组织的三艘反捕鲸船也相继出发。
反捕鲸船长达一个月的跟踪和拦截,但这并没有阻挡日本捕鲸船的疯狂杀戮。2月15日,由于捕鲸船的补给船“日新丸”号神秘失火,日本捕鲸船队这才不得不中止计划,带着已捕杀的508头鲸鱼提前返回日本。
3月28日,绿色和平组织的反捕鲸船“希望号”抵达日本海岸,但遭到全日本海员工会的反对,被禁止驶入东京湾。在僵持了6天之后,终于在4月1日在日本港口停泊。这场捕鲸与反捕鲸大战就此告一个段落。
拴着长绳的炮弹射向鲸鱼
一望无际的海水中,一头鲸欢腾着跃出碧蓝的海面。突然,“嗖”的一声,一枚拴着长长绳子的炮弹射进了鲸的身体。中了弹的鲸挣扎着,扭曲着身体、不停地翻腾;它的尾鳍重重地击打着海面。在它的身体周围,蓝色的海水顿时泛着浑浊的猩红。
射出炮弹的,正是安置在捕鲸船船头上的捕鲸炮。它瞄准这头鲸已有多时。就在炮弹射中鲸的一刹那,站在船头的捕鲸人员迅速向海中释放着拴在炮弹上的长绳。现在,他们收着绳索,将鲸拉到了船下。鲸被绳子倒挂着,前半截身子扎在混着血的海水里,露在海面上的尾鳍还在扇打。它在进行着最后的挣扎。
鲸终于不能动了,它被拖上了船。血水从它张得大大的口中淌出,随着它的身体被拖动,流成了一条血路。
近几个月来,这一幕几乎天天都会在南太平洋上发生,而始作俑者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科学捕鲸船。
据日本媒体报道,经日本政府授权,日本东京船舶公司派出一支由6艘捕鲸船组成的船队,去年11月从日本出发前往南极大陆附近的罗斯海,进行为期4个多月的捕鲸活动,目标是捕杀850头小须鲸和10头长须鲸。船上装备着最新的捕鲸武器,还有专门用来对付反捕鲸船的水炮。
反捕鲸者“不惜牺牲生命”
自从日本恢复捕鲸以来,每次日本的商业捕鲸船出航,都会遭到环保组织的抗议,双方经常发生冲突,环保组织的小艇不时被日船撞坏。就在日本捕鲸船浩浩荡荡开赴面太平洋的同时,美国反捕鲸协会和绿色和平组织的三艘反捕鲸船也相继出发,船长誓言“不惜牺牲生命,也要阻止日本人屠杀鲸类”。
2月12日,在寒冷的南极附近的罗斯海上,来自反捕鲸组织“海洋守护者协会”的三艘船紧紧追踪日本的捕鲸船队。他们不断对日本捕鲸船队进行警告,要求他们不要捕鲸。该协会成员甚至还用特殊的“酸弹”对捕鲸船队展开“攻击”,致使两名日本船员脸部和眼睛受轻伤。
另一艘反捕鲸小艇则在试图拦截日本捕鲸船追捕鲸鱼群时与其相撞,小艇受到了严重损坏,船身裂了一条1米长的大缝。被撞后小艇一直在雾气浓重的海面漂浮,后被协会其他船员救起。船员在得救后对媒体说,为了挽救鲸鱼的生命,以后还有可能撞击日本捕鲸船。日本捕鲸船方面则称,这些环保组织成员撞击捕鲸船是“恐怖分子行为”。
国际媒体一直密切关注这场捕鲸与反捕鲸大战。日本捕鲸船队先是被新西兰侦察机拍到屠杀鲸的镜头,在网络上曝光,随后多国记者对日本捕鲸船的行径进行跟踪报道,引起全世界的环保主义者的愤慨与抗议。
“日新丸”捕鲸船神秘失火
2月15日当天凌晨4时左右,日本捕鲸船队的补给船“日新丸”号甲板下处理鲸的舱室开始起火并失去动力,火势迅速扩大蔓延。当时船上共有148人,起火后船上人员大部分转移,只留下少数人负责救火。一些船员关闭了起火舱室的门,以阻止火势蔓延。该海域当天天气状况良好,风浪不大,火势在10小时后得到控制。不过,日方发现一名船员失踪,失踪者是27岁的牧田一隆(音译),来自日本鹿儿岛县。
虽然大火被扑灭,但是威胁仍然存在。南极海域是地球上几乎没有受到污染的一片地区,因失火事故而滞留此地的日本船极有可能发生燃油及化学物泄漏。捕鲸船载有130多万升燃油,并且滞留地点距离世界最大的南极阿德利企鹅栖息地只有约100公里。
为防止南极海域稀有的“原生态”环境遭到污染破坏,绿色和平组织提出由其“希望号”将“日新丸”拖出事故海域。但日本政府称事故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破坏,拒不接受绿色和平组织的援助,他们甚至在事故后立即公开申明——他们希望继续捕鲸!
捕鲸船下月将再度出海
由于作为船队唯一补给船的“日新丸”出现失火事故,日本于2月28日宣布从南极附近海域撤出6艘船只组成的捕鲸船队,结束本年度捕鲸活动。按照原计划,日本捕鲸船队本年度的捕鲸活动将持续至3月末。但是日本方面希望近日发生事故的船只能够及时返回日本修理,以便5月份再度前往西北太平洋地区继续捕鲸。
3月23日,“日新丸”号返回东京的港口。尽管它所在船队在捕鲸过程中不断同环保组织发生冲突,“日新丸”本身也遭遇火灾,捕鲸船队回国仪式被阴影笼罩,但整个船队还是捕杀了508头鲸。
虽然“日新丸”进港时没有环保组织举行抗议活动,但当局还是在周围部署了大约10艘巡逻艇。日本有关部门正准备调查“日新丸”上造成一水手丧生的失火事故。当日,新闻记者被禁止接近“日新丸”停靠的码头。日本渔业管理部门说,将在调查取得进展后才会举行新闻发布会。
“日新丸”失火使整个船队的捕鲸活动提前结束,这是20年来日本首次提前结束年度捕鲸活动。日本政府称,在“科研活动”结束后,将在市场上出售这些鲸肉。
日本人为何捕鲸成“疯”
“科研”是骗人的幌子,商业是真实的目的
自1986年《全球禁止捕鲸公约》生效以来,日本也宣布放弃商业捕鲸。但自1987年开始,日本又打着“科学研究”的旗号,绕过国际法则,重新将捕鲸船开向大海。同时,日本也在积极寻求商业捕鲸合法化。统计表明,2005年,日本共捕杀440头鲸;2006年,这个数字上升了近两倍,捕杀了840头;今年日本又计划捕杀1035头。
利益驱动“顶风”捕鲸
日本之所以“顶风”捕鲸,完全是因为利益驱动。调查者发现日本捕杀的所谓“科研鲸鱼”最后大都被加工成肉制品进入了市场。
围绕捕鲸活动,日本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和市场。目前,日本仅太平洋地区就有捕鲸船1000艘,工人10万,并拥有北海道函馆市、和歌山县太地町以及山口县下关市等6个捕鲸基地。
在日本人看来,生活在大海中的鲸鱼是日本人天然的粮仓,浑身是宝,营养较高,肉量丰富的鲸鱼也确实帮日本渡过难关。日本人不想像欧美人那样,仅仅将鲸鱼看作是油料的来源,他们认识到鲸鱼肉是一种极其健康的营养食物,低脂肪、高蛋白,富含有益于心血管的脂肪酸,同时酷爱鱼食的日本人,将鲸鱼制作成生鱼片、油炸、串烤和汤汁等多种料理,全国设有专门的“鲸鱼美味协会”,尤其在山口县的下关市,有十多家专门的鲸鱼料理店,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客,这给相关的行业无疑带来了不小的利益。
世界上最大的捕鲸国
日本是一个拥有400多年捕鲸、吃鲸历史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捕鲸国。日本从很早就开始捕杀鲸鱼获取食物。根据最近的考古发现,日本人食用鲸鱼的历史可追溯到3—4千年前的绳文时代,在考古遗址中发现了鲸鱼和海豚的遗骨,在早期的原始壁画和陶器的纹样上,也依稀可以辨识捕鲸的场景。
尽管鲸鱼是属于哺乳动物,但是因为生活在海上,日本人便将其认同为鱼类,捕捉鲸鱼并不觉得是在杀生。他们在捕捉、食用鲸鱼的同时,还举行各种祭祀鲸鱼的活动,建造鲸鱼的供养塔和坟墓,以减轻心理上的罪恶感。
日本捕鲸协会在其互联网主页上宣称,在日本历史中,人们通过捕鲸产生了信仰。民谣、舞蹈、传统工艺等众多的捕鲸文化得到了传承,这是日本人与鲸鱼共同走过的历史见证。
站不住脚的“生态说”
一些日本人称,日本之所以要捕鲸,是因为近年鲸的数量不断增长,导致日本沿海秋刀鱼、明太鱼等减产,他们捕鱼是为了“恢复生态平衡”。
但科学家研究指出,鲸等海洋生物大多在北极和南极这些人迹罕至的地区觅食,且捕食的是小型浮游生物和无法用渔网捕捞的生物,只有约1%的捕食范围与人类的捕鱼范围重合。此外,鲸类处于海洋生物系统金字塔的顶端,捕杀鲸类可能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紊乱。日本人的“捕鲸生态说”根本就站不住脚。
“科研捕鲸”的说法当然更是明显的幌子。世界自然基金会2005年6月发表了一份44页的报告,对日本的捕鲸活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定日本的“科研捕鲸”不具有科学研究性质。专家提出,很多研究工作实际上可以通过一些非伤害性的手段来获得资料。若说捕鲸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那也只能说是传统文化中属于“糟粕”的一部分。
人类捕鲸史
对于人类来说,鲸鱼浑身都是宝。这也决定了它被滥杀的命运。鲸脂可用来制作肥皂、蜡烛以及唇膏。鲸须可以制成很多物品,如刷子、妇女的胸衣,还有伞骨。鲸肉可以用作宠物的食物。很多人也喜欢吃鲸肉。
爆炸式鱼叉威力很强大
人类捕鲸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早期的捕鲸是一门危险的行业。捕鲸人划着小船去靠近鲸,试图用手掷梭矛和鱼叉捕杀它们。这种捕猎方式对蓝鲸威胁不大。但是,到了19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蒸汽船和威力强大的爆炸式鱼叉。这种鱼叉刺中鲸以后,它的尖端会像炸弹一样爆炸。捕鲸人现在能以极高的效率捕杀鲸。
蓝鲸是人类最喜欢捕猎的对象,因为杀死一只蓝鲸可以得到大约6只大须鲸所提供的鲸油。捕鲸行业甚至有一个度量单位叫做蓝鲸单位。每个单位就是一只普通蓝鲸能够产出的鲸油量。捕鲸行业以蓝鲸单位为计算单位,限定一个捕鲸人一年能够收入的鲸油数量。在不到100年的无节制的捕猎之后,蓝鲸几乎消失殆尽了。
另据统计显示,1904年至1986年间,仅在南半球就有200万头鲸鱼被捕杀,到上世纪80年代初,捕鲸活动令灰鲸及座头鲸的数目减少了90%以上。就是在1986年执行捕鲸禁令后,每年仍有数万头鲸被捕杀。
国际捕鲸委员会于1946年12月2日根据《国际捕鲸公约》在华盛顿成立。1982年,国际捕鲸委员会要求成员国到1986年止,分阶段结束商业性捕鲸。起初,有些国家拒绝遵守这一决定。爱尔兰最后在1989年结束了捕鲸。但挪威和日本却继续捕鲸。
鲸类生存威胁来自人类
鲸类动物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鲸类一般都是处于食物链顶端;如果是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基本上没有其他生物能够对它们构成威胁。长须鲸等大型鲸类生活在远洋,人类活动对它们干扰不会太大;它们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源于商业捕鲸。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捕鲸委员会禁止商业捕鲸以后,取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一些濒危的鲸种种群数量在逐步恢复。
生活在大洋里的大型鲸类,怀孕期基本上都在一年左右。有的幼鲸哺乳期也许要一年,而有的幼鲸在出生以后,甚至会跟着母亲好几年才断奶。它们在生存环境里,会遇到鲨鱼的捕食。因此,面对多种因素,一旦鲸种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要使其恢复就将极其困难。
公海捕鲸争论仍将继续
2006年6月16日,国际捕鲸委员会第58届全体大会在加勒比海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召开。大会以一票之差的微弱优势通过了一项支持恢复商业捕鲸的议案。尽管推翻1986年的商业捕鲸禁令需要得到国际捕鲸委员会75%以上成员的支持,但在日本代表欢庆“小胜”的掌声里,人们似乎听到了徘徊在命运十字路口的鲸类的哀叹。
商业捕鲸禁令颁布20年来,日本一直鼓动重开沿岸捕鲸,并和挪威、冰岛等国以科研名义继续捕杀鲸类。三个国家在2005年共捕鲸2395头,他们计划2008年前将这一数字增加到3215头。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以日本、冰岛和挪威为首的捕鲸大国进行过多次警告和抗议,捕鲸与反捕鲸的斗争仍将继续下去。2007年3月15日,美国《时代》周刊列出了2007年最值得关注的48个事件,包括2007年将可能发生的9个重大科学事件,其中“公海捕鲸还将激烈争论”被排在第一位。今年5月,国际捕鲸委员会将在美国港口城市安克雷奇召开年度大会,继续讨论涉及捕鲸的相关议题。可以想见,届时与会者又少不了一番唇枪舌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