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收费可能更多 付费给银行先问值不值
本报讯 记者刘薇述评:跨行查询收费前天被叫停,但由于周末,事件的主角——各大银行仍没有一个明确回应。纵观这两天各媒体和网站,此事都是最热话题。“贪图蝇头小利,只会赶走客户”、“外资银行马上来了,到时去那里存钱,没客户了,看他们向谁去收费
”……人们似乎对中资银行充满怨气,对外资银行则满怀期待。
然而,外资银行是否真能满足人们的愿望?
真相往往是“残酷”的。正如记者昨日所述,即将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其收费将会比中资银行有过之而无不及。收费的明细单往往密密麻麻。就连此前曾声称欢迎任何一个“一元储户”、暂不收费的某外资银行,都已开始更改策略,将免费午餐的推广期缩至一个月。种种迹象表明,在中资银行被收费或者还能够获得免费的部分人,到了外资银行也都将被收费,甚至收得更高。
但即便如此,仍有人愿意把业务转去外资银行,这又是为什么?因为,这个收费不管怎样,至少是建立在了“自愿选择”的前提之下。不接受收费,可以不去。人们能够自己衡量。
采访中,不少中资银行的人士也说:如果不接受,你一样可以不来啊。然而,这句话漠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这样的收费,并不是以自愿为前提。公众基本没有选择权。
且不说国有银行借助市场垄断地位所引发的对于收费的强加与串谋,仅从收费的本质来看,收费的价码与提供的服务是否匹配,就存在很大的争议。如果单纯指责老百姓不理解银行体制的转变,一概抵制收费,显然有失公平。
事实上,老百姓已经接受了多项银行收费。譬如银行卡年费,每卡一年10元,人们不高兴,但接受了;小额账户管理费,每季度3元,人们不愿意,也仍然接受了;其他的,诸如转账费、跨行取款费、同城异地汇款费、电话银行费……这些,从无到有,多达30多项的费用,人们都接受了,毕竟服务多少还看得到。然而,跨行查询,这项连银行自己都无法说清成本、实际损耗的费用,终于激怒了民众。
服务内容没变化,又给不出充足有力的理由,这样的收费,势必无法得到认同。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资银行从此就再也别想收费?倒也未必。只要“一分钱一分货”,做好服务,让百姓心甘情愿付费,就能踏踏实实地赚到钱。
不信,试试推出一个全新的优质服务来收费,看看效果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