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居民数月饱受毒烟熏
小区墙外垃圾场 一到半夜就焚烧
现场调查
墙外垃圾场 半夜飘“毒烟”
怪烟呛得居民涕流不止
“每天清晨飘来的刺鼻怪味已经让人忍无可忍。”在嘉铭桐城A区的业主委员会,一位居民说到“毒烟”时,脸上愤怒难抑。
“这是一种像烧塑料、橡胶的那种刺鼻气味,我们一直怀疑有人在小区边有组织地焚烧垃圾,居民对这事意见极大,小区大概1300多户居民的生活都受到这种奇怪烟雾的影响。”A区业主委员会主任程文宣告诉记者,居民多次向大屯街道反映过此事,但一直没能解决。随着天气转暖,“毒烟”频繁起来。李戈美委员和记者决定到小区外深入调查。
秘密焚烧点暗藏小树林
在小区的东墙外,那条尘土飞扬的街道被居民称作“废品收购一条街”,程文宣介绍说,这里有两个较大的正规收购站,其他小的私人站点不计其数,每天下午5点到6点,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运送废品车辆排成一条长龙,场面蔚为壮观。
在一家写着“东都中兴”废品收购的大院里,李戈美委员询问工作人员:“你们都有资质吗?”“我们这家是正规的,下面分别承包给了40多个人,但大院外面是不是正规的就不知道了。”“听说你们这边有人经常焚烧垃圾?”“我们大院里的人绝对没有,不过北边有个小树林,好像有些人在那边烧过。”他说。李戈美委员又询问一位何姓个体收购老板:“你们平常烧垃圾么?”“我们用不着,我收的都是大的金属,那些收铜线什么的才可能烧一下把塑料橡胶去掉,卖个好价钱。”老板表示。
在废品收购站向北200米的小树林里,地上一片狼藉,散布着一堆堆的灰烬。李戈美委员随便在一处灰烬里就翻出了很多没有完全燃烧的胶皮、电线外层塑料。这里距离嘉铭桐城A区的居民楼不足百米。
在树林边上,一位平房住户向记者介绍说,小树林已经是一个固定的焚烧点了,一般都是在半夜的时候焚烧垃圾。“去年夏天开始就这样了,白天烧得少,晚上烧就看不见烟了,也没人管。”
现状解析废品收购暴露管理困惑
“小区东边有两个大型的废品收购站点,他们是合法的,营业执照我们都看过。”嘉铭园社区居委会的王少滨向记者表示,但除了这两家收购站点外,其余的那些院落、堆满废品的房间是什么背景就没人知道了。他说,2005年这些废品收购站点曾经销声匿迹了一段时期,当时朝阳区政府曾表示五环内不再建废品回收站,对已经建立的也要进行清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去年开始小区东侧这条废品收购一条街又再次火爆了起来。“居民反映的烟雾污染实际上和一些非法焚烧垃圾的行为有直接关系。”
他同时告诉记者,大屯街道等有关部门曾介入过这一问题,但没起到什么效果。“这个事情看似不大,但管理起来困难重重。”治理废品收购行业也涉及多个政府部门。李戈美委员调查后分析说,嘉铭桐城居民的遭遇实际上反映了目前北京很多地方都存在的问题,几十年来废品收购行业的运行体系和管理方式变化不大,落后的方式给政府的监管造成了巨大问题,许多收购站点人员素质、收购方式存在漏洞,再加上多头管理,让这些地区治安、环境、扰民等各种问题严重。“这样问题的出现反映出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在管理中的困惑,废品收购行业的运营和监管体系需要进行升级革新。”
委员建议搬迁废品站 提升管理水平
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嘉铭桐城东侧的两个较大合法废品收购站点进行搬迁,将其迁至五环以外地区,对这一地区的废品收购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加强管理,制止非法焚烧垃圾污染环境的行为;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对本市废品收购行业进行研究,提升整个行业的现代化运行、监管水平。
各方回应
市市政管委:安排清理整顿
李戈美委员就此事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提案,并引起了高度重视。市市政管委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接到相关提案,将联合市商务局等单位就此事进行调查,近期将对该地区的废品收购站点进行清理整顿,对从事违法活动的个人进行处理。
收购站:正在考虑搬迁
当地正规废品收购站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两家合法收购站点正在考虑搬迁。本报将继续关注这一问题的解决。
政协委员
向您征集线索
欢迎您向本报《委员就在您身边》专栏提供线索。您在生活中发现的、遇到的各种问题、现象,大到交通、市政设施建设,小到社区邻里生活变化,都有可能成为栏目关注的题材。广大市民关心的事也是市政协委员和本报关注的话题,特别欢迎您提出与百姓生活、城市发展贴近的问题、现象。本报记者将仔细阅读每一封市民的来信和邮件,并选择部分问题,邀请市政协委员走到您身边,共同进行调查、呼吁和报道。
您可以发送电子邮件到:heyanrock@126.com,或写信到:北京市东城区东中街9号东环广场A座三层北京晨报社要闻中心收,邮编100027,请注明“提案线索征集”字样,重要线索请注明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