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被暗中“面试”
4月1日,记者在合肥街头的“办证广告”中挑了几个电话号码作为暗访对象。
起先,记者用固定电话拨打,对方接电话后都十分警惕。后来,记者索性用自己的手机拨打其中一个号码,发现效果很好,对方是一个声音低沉的男子。
这条小巷里全是老式居民住宅,格局错综复杂。
瘦高个男子带记者走到小巷深处时,一位老大爷和他打招呼。“他认识你?”记者问。“哦,是我的房东。”瘦高个男子说。这时,从路旁闪出另外三名男子,拦住记者的去路。瘦高个男子和那三人对记者说:“你先把30块钱押金交了,下午再来这里交齐了钱取证。”记者当即拒绝,并以不放心质量为由,提出要跟他们一起看看办证全过程。四人说:“实话告诉你,我们只是‘下线’,负责联系客户和送证件,做证件有专门的人。”记者问:“做出来的证件有没有钢印和防伪标记?”四人说:“这个你放心,做证件的人有专门的电脑和扫描仪,还有塑封机,做出的证件根本看不出来是假的。”介绍“生意”有“提成”
记者回去后,每次要求“提货”都被告知时间要推迟。事后,记者才知道,其实这是假证贩子在进一步试探记者的“诚心”。经一再催促,4月7日中午,记者终于在小巷深处拿到了学士学位证书。“连钢印都这么逼真!”记者心里暗暗吃惊。瘦高个男子临走前塞给记者一张名片,说:“下次可以介绍别人来,我给你提成。”记者想跟着瘦高个男子往巷子深处走,以便看个究竟,立刻发现周围有几双警惕的眼睛,只得抽身回来。小巷假证“购销两旺”记者在小巷中踱步时发现,这里所有墙壁都有“假证广告”,密度极为惊人。在一个楼道,记者发现“假证广告”层层叠叠,几乎覆盖住整个墙壁。小巷里,不少人都在交头接耳,洽谈办证事宜。一对情侣显然是在等假证贩子出现,只听两人焦急地说:“办证的怎么还没来?”记者在巷口拦住一位骑自行车的年轻男子,他对记者说:“这条小巷差不多租住着几十个假证贩子,有几个好像是开‘夫妻店’的,但他们所有的人似乎都很熟悉,好像也在竞争。”“来这里买假证的人多不多?”记者问。“多!要不是有买假证的,哪来这么多卖假证的。”年轻男子说。本报记者何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