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铁路工程的文物勘探发掘,意外将一个已经消失了两千多年的西汉“六安国”重新推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昨天,安徽六安双墩汉代墓地正式跻身“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据评委之一的徐苹芳介绍,为了保护六安双墩汉墓,计划中的铁路线可能要为文物“让路”。
| |
墓室惊现“黄肠题凑”
今年1月,为配合沪汉蓉高速铁路客运专用线工程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对位于铁路路基上的双墩南冢即一号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一号汉墓墓室用约1000多根长92厘米、宽和高都是24厘米的木桩搭建而成。而这种墓室结构,就是被称为汉代帝王标志的“黄肠题凑”结构。据记载,“黄肠题凑”是指用柏木堆成的框形结构,后来逐渐发展成木结构的地宫。发掘现场负责人汪景辉研究员说,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和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都是属于帝王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帝王身份的标志。如果是诸侯王,必须通过皇帝的特殊赏赐才能享用,否则有杀身之祸。
按照汉代葬制,“黄肠题凑”应该采用柏木,但经安徽省林业厅的专家识别,六安王墓葬采用的却是栗木。考古人员推测,这么多木材应该都产自大别山区。因为刘庆毕竟只是个诸侯王,不可能像皇帝一样为了修建陵墓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材料,只能就近取材。
墓主基本确定为共王刘庆
在汉代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政权,大肆分封刘姓的诸侯王,而这位身份尊贵的诸侯王到底是谁呢?
据《史记》等记载,六安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共王),历夷王禄、缪王定、顷王光、育共五代,王莽时绝。从一号墓出土的“六安飤丞”封泥和铸有“共府”铭文的铜壶,都与六安国有关历史记载相吻合,因此墓主基本可确定为共王刘庆。
考古人员解释:“此次从墓地发掘出的青铜器上面的‘共府’字样也印证了他的身份。显然,汉武帝对刘庆这个六安王是满意的,刘庆死后的墓葬规格是仅次于天子的‘黄肠题凑’高规格葬制,可见他的殊荣。”
而根据考古发现,二号墓为王后墓。以双墩为中心的古墓群大致属于西汉六安国王陵区,其他三处并列双冢墓应是六安国另外三代王的王陵。
今年2月王陵险遭洗劫
根据西汉葬制,皇室可以用金缕玉衣,王侯只能用银缕玉衣,由于尸身已被破坏,盗洞里仅发现一块很薄的玉片,专家认为,有可能有银缕玉衣但被盗墓者洗劫,也可能根本没有。
而在今年2月六安王陵险些再次遭到洗劫。据当地警方介绍,一伙有7名成员的盗墓团伙在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发掘期间来到六安,前后三次来到双墩一号汉墓发掘现场观看。随后,他们悄悄溜到距离双墩一号汉墓不远的马墩古墓葬遗址南墩顶上,在约15米高的墩顶开始用钢钎挖掘盗掘洞,先后打断了4根钢钎,但尚未得手就被警方抓获,随后被逮捕。盗墓团伙在遗址顶部20多平方米内连打了3个盗掘洞,还留下了作案时使用的破手套等。
铁路有可能为王陵让路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加强安徽六安王陵墓葬区保护”的提案。
他认为,以“黄肠题凑”结构为墓室的墓葬仅在北京、河北石家庄、陕西西安、江苏扬州、湖南长沙等地有过发现,均为诸侯王或王后的陵墓。为了确保王陵墓葬区的历史文化信息,建议对六安王汉墓实施原址保护。
而此次十大考古发现评委之一的徐苹芳也表示,为了保护六安双墩汉墓,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在与铁道部门协商铁路改道的问题,计划中的铁路线可能要为文物“让路”,双方很有希望达成保护文物遗址的共识。来源: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