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之王国”若尔盖沙化加剧,过度放牧、鼠害猖獗是主因
“我们不能没有若尔盖!”“谁来保卫若尔盖?”5年前,作为全国最先发出“保卫若尔盖”呐喊声的媒体,本报曾深度关注若尔盖沙化问题。而今的若尔盖“沙之王国”,越来越刺痛着更多人的神经,日益严重的沙化现状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阿西乡
沙化加快草原在一点点消失
在前往阿西乡和辖曼乡的公路两旁,草原成了高原鼢鼠和鼠兔的乐园。鼢鼠在地下打洞,啃食草根,翻起数不清的土丘。原野上千疮百孔,大片沙丘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那就是沙漠,若尔盖的草场退化更严重了!”科考队长梁玉祥教授忧虑地说。
上午10时许,我们来到沙化较为严重的阿西乡。“这里离县城很近,直接威逼县城,因此成了治沙的主战场。”随行的若尔盖县林业局副局长左林说,“这里被划出1000多亩沙地,作为国家防沙治沙试点项目之一。”去年国家先后下拨了共60万元的治沙经费,对县城周边3000亩的沙地进行重点治理。然而,由于投入经费有限,治理效果依然不是很明显,全县每年沙化仍以11.65%的速度扩大,沙漠仍在不断吞噬着美丽的草原。
在阿西乡国家防沙治沙示范点内,记者看到,此处沙化地已拉上防护网,种上高山柳以及大量野草,成功地阻止了黄沙流动,部分区域沙化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经费短缺、示范点缺乏管护等原因,依然遭到牛羊的破坏;没有治理的大片沙化区域,则形成了一座座刺眼的沙丘。科考队专家认为,沙地治理经常出现反复,管护不好,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花湖
面临消失“蓝宝石”严重退化
下午1时过,科考队来到距县城44公里的花湖。10多年前,花湖的美艳异常迷人,湖边绿草如茵,野花簇生,活蹦乱跳的牛羊如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然而,如今的花湖却出现了严重退化,偶尔有三五只天鹅啼鸣几声从湖面上掠过,给人的感觉是在为花湖的衰退发出声声哀叫。
花湖边上10多米至数十米的湖床已经裸露出来,草地同样出现了明显的退化,形成一个个脸盆大的小土包。“湖面与去年同期相比,水位至少下降了1米。”曾多次来到这里考察的四川草原研究院专家杨满业博士感慨道。
据专家介绍,若尔盖热尔大草原地处全世界最大的高原泥炭湿地———若尔盖湿地,纵横数十公里,浩原沃野,广袤无垠,是中国最平坦的湿地草原。花湖是镶嵌在草原上的“蓝宝石”,这里有10多种高原湿地类世界珍稀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的主要繁殖栖息地。如果周边草原沙化继续恶化,花湖将可能成为人类永远的记忆,同时可能预示着某种灾难的降临。
辖曼乡
治理有成效但沙化仍在加速
下午5时过,科考队进入距若尔盖县城110公里的若尔盖“沙之王国“之一———辖曼乡。5年前,记者和梁玉祥教授等专家
来到这里考察。
辖曼乡的部分沙地通过5年治理,生态已得到有效恢复。然而该乡沙化地总面积却演变成了8282公顷,全乡沙化地面积每年增长约272公顷。同时,地下水位明显下降,鼠害面积进一步扩大,草场的原生植被与土壤表层结构遭到不同程度损坏,从而加快了沙化的进程。该乡党委书记俄尕说,这几年该乡的“治沙之仗”打得异常艰难,全乡已退牧还草43.64万亩,对潜在沙化地采取禁牧与休牧;同时修建退牧还草网围栏,减少了一定的牲畜数量。此外,当地和大批社会治沙志愿者同心协力,积极种草种树,有效遏制了沙化的进程。
据若尔盖畜牧局有关人士介绍,在牧区,牛羊的多少成为财富的标志,大量早可以出栏的牛羊继续在草原上放牧,消耗着有限的牧草。牧区商品经济意识薄弱、意识落后直接导致了草原超载,草原超载最终又毁了草原。同时,鼠害猖獗,但人们并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加之老鼠的天敌减少,老鼠的繁殖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据了解,目前当地政府和科研部门已成功研究出有效对付“沙魔”的举措,但每亩沙地至少需要600元的资金投入。
新闻人物
5年治沙安徽汉子赢得爱情
在辖曼乡文戈村,记者遇见了一名“老故友”、来自安徽的治沙志愿者之一饶永。2002年3月,只有24岁的饶永从家中亲朋好友处“化缘”5000元,和另外几个有志于治沙的人来到沙化最严重的辖曼乡文戈村,长年忍饥耐渴,植树治沙。而今,很多治沙志愿者已离开了这片“战场“,但饶永却在这里坚持了下来,并在治沙中赢得了本地一位藏族姑娘的爱情。本报特派记者万金龙若尔盖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