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趁周末,晚上看了半集《鉴真东渡》,竟然叹息了好几次。当时每一次叹息时的具体情节我不记得了,反正其中有这么几个场面:鉴真的大弟子灵佑在得知鉴真将再次东渡日本后联名多位僧人上书官府要求阻拦,说“师父如果去了日本或者有不测,将是大唐的损失。
事后去查了中国航海史,当时私渡日本是犯法的。姑且不论这是不是因为当时大唐的朝廷是否已经预感到了一千余年后中日会开战,对其有了戒心,反正我是可以想见:连以普渡众生为己任的僧人都“不屑”于那个“蛮荒岛国”,我大唐的芸芸众生对于“东夷西戎北狄南蛮”(这是春秋时的称呼,姑且让我在这里盗用一下吧)的态度也就可以想见了。而那个蛮荒岛国呢?则是在不断向大唐派遣“遣唐使”。如今在电视剧中目睹这一幕,可谓可悲可叹可气可笑:试想,若是今日有外国大学邀请中国学者前去讲学,人们还会否认为是中国的损失?可怜,正是因为一千年前大唐极力阻拦鉴真大师东渡,如今受到外国邀请的中国学者的越来越少了。
唐代的中国算是被世界公认为是“开放而兼收并蓄的”,却连高僧出海讲学都如此忌惮。而后世也如出一辙:明代成祖派遣三宝太监远下西洋,却只为耀武扬威,示我大中华“地大物博”,只有劳民伤财,而未获丝毫实利;百余年后,另一“蛮荒岛国”大不列颠远下亚太,却令其国富兵强。如此也难怪后来清廷在英国欲开展对华贸易时认定大清“地大物博”不缺洋货,将贸易看作“恩赐”——想必这也是跟汉人学的。
据说唐朝禁止私渡日本的原因是日本海盗肆虐,这与明代倭寇致使朝廷颁布海禁如出一辄,而明代还于沿海修建“海长城”以御敌。中国历史上,但凡汉人王朝,除宋代丧失幽云无险可守外,均筑长城于北疆以御外敌,却不知长城外早已是沧海桑田。记得20年前一部被禁的记录片中曾有一句:“中国人总把长城视为强大和兴盛的象征,等上长城,就扬眉吐气,天下也为之渺小;而来到圆明园这堆不堪入目的石头残骸前,他们痛心,他们切齿,当然,他们也发愤,他们要雪耻,却不知两处遗迹之间的因果联系。”军事上的长城可以御敌,但心中的长城想必只会让官府阻拦鉴真大师渡海,让朝廷把外贸看作恩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