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在今年金秋10月迎来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在这场规模盛大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中,前来参赛的国内外1万多名智障人士将历史性地成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舞台上的主角。经济建设的成就,要让更多人分享;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关爱困难群体——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将向世界展现繁华上海的人性光彩。
据新华社电
“阳光”照进他们的生活
在上海杨浦区殷行街道的“阳光之家”,十几名智障学员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工纸盒。剪裁、粘贴、裱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过去连生活都无法自理的他们,已经熟悉地掌握了这门“手艺”。这些纸盒,将被用作戒指、手链等首饰的包装盒,摆上上海著名的“老凤祥”银楼的柜台。
据介绍,该“阳光之家”的学员们每个月要加工3万多个这样的首饰盒。仅此一项,每人每月就可获得200多元的收入。此外,“比收入更重要的,是要让智障人士有一种自食其力的成就感,要让他们更好地被社会认可并融入社会。”上海市残联副主席曹子平说。
“阳光之家”是上海市政府为全市16-35岁智障人士推出的实事项目。目前,上海已建立“阳光之家”240个,覆盖了全市所有街道、乡镇,注册的智障学员有11500余名。在这里,他们从事康复训练和简单劳动,逐步提高生活、社交和劳动的能力,逐步走出家庭、走进社会。
据统计,目前上海约有智障人士7万人。许多成年智障人士从辅读学校毕业后,长期封闭在家中,各方面能力退化,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对社会而言也是不稳定因素。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汪海萍认为,“阳光之家”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困难群体纳入社区管理与服务,这是城市文明的表现,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特奥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上海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有一名学生叫徐闯。他患有一种叫“苯丙尿酮症”的疾病,智力发育落后。母亲鲍美琴说,几年前带着孩子上街,常常有路人投来异样的眼光,仿佛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怪物。2002年8月,徐闯被学校派往西安,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全国特奥会,他以出色的口才成功主持了一场青少年论坛。同行的鲍美琴为“徐闯们”受到的礼遇而感到惊喜:“国际特奥会及中国特奥会的官员们不停地拥抱、亲吻那些智障孩子,仿佛他们是大家的孩子。”
目前,徐闯的身份是“全球特奥信使”、“全球特奥领袖”。自信而能干的他,已是上海一家外企的实习员工。“特奥改变了我们的命运。”鲍美琴说,现在,她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信使、大使、领袖……人们开始毫不吝啬地将这些“溢美之词”赠予智障人士。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特奥”的知晓率已达86.6%。社会对智障人士偏见与歧视的坚冰,正加速消融。
上海需要他们的笑脸
上海繁华的商业街头,许多印有孩子头像的公益海报,正迎风招展。海报上,虽然他们的相貌看起来与常人略有不同,他们纯真而欢悦的笑脸,却感染着无数路人。这些孩子,名叫冯吉,赵曾曾……他们都是上海的特奥运动员。
体育,是上海展示给世界的一张名片。这里走出了刘翔,代表“上海的速度”;走出了姚明,代表“上海的高度”。
不过,一个健康发展的城市,乃至一个健康发展的国家,除了这样的“高度”、“速度”所蕴含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果之外,还应该有冯吉们的笑脸所代表的困难群体得到的关爱,他们的健康、生活、教育、就业,能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他们自身也成为创造、反哺社会文明的一种力量。这正是一个和谐发展的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所需要的人性光辉。上海市政府领导表示,希望通过举办特殊奥运会,推进社会保障事业,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特奥会不是上海的负担,而是一次机会,一条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